【聚焦中美】中美關係持續緊繃,官媒接連3天發文,猛批美式霸權假借民主之名挑動意識形態對立,搞霸權欺凌,稱「民主制度是其工具和武器」。有分析指出,中方認為美國近日針對「氣球事件」是小題大作,政治派系藉此事炒作「中國威脅」,煽動反華情緒。
官媒《人民日報》周一發表署名「鐘聲」的文章,批評美國濫施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干涉別國內政,踐踏國際規則,「美國的霸凌行徑破壞全球團結,危害世界和平,給許多國家民眾帶來深重災難」。文章舉例,在美國政客宣稱給世界帶去「更多自由、尊嚴與和平」時,遭受強烈地震影響的敘利亞人民,因美國制裁無法得到救援;阿富汗人民還在等待美國全部歸還被其凍結的阿富汗央行資產。這些例子「充分暴露了美式民主的虛偽性和霸權、霸凌的真面目」。
文章續稱,本屆美國政府竭力想組建「價值觀聯盟」,拉攏一些國家選邊站隊。截至2021財年,美國已生效的制裁措施累計達9400多項,說明美國實踐的始終是霸權主義邏輯。
《人民日報》上周六起已連續3天發表「鐘聲」的文章,均批評美國的民主制度是「假民主真霸權」,將民主工具化、武器化到處干涉別國內政,並指美國政客應該反思、正視自身制度的結構性缺陷。《環球時報》也連發兩篇社評,指「美式民主」霸權、霸凌、霸道。
在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氣球事件」上,中方由最初表示「遺憾」,到擊落飛行物後轉為抗議,外交部亦指摘美國做法屬「政治操弄」,上周四,中國還拒絕美國提出的兩國防長通話的建議。
美國《紐約時報》分析指出,中國一直試圖淡化此事,但隨着美國對中國政府的監視計劃的指摘愈來愈多,北京的壓力也愈來愈大,開始採取更具對抗性的口吻,進一步加劇升級風險。
王義桅:氣球本非新鮮事 炒作中國威脅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學系教授王義桅對本報表示,氣球本非新鮮事,但美國藉此事炒作「中國威脅」,取消國務卿布林肯訪華、藉助「氣球事件」制裁更多中國企業等,這在中方看來是小題大作,煽動反華情緒。
他稱,今年本是兩國關係改善的窗口期,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到西雅圖參加APEC峰會,藉機訪問美國是最好不過,而布林肯來華本身要落實中美元首會晤的精神共識,但美國國內利益過於分化,「在如何對待中國的問題上,拜登代表着華爾街金融資本利益,而追求再工業化的產業資本對中國有很大敵意」。他稱,批評美國民主,就是其內部的利益分化,「很混亂,炒作中國威脅,把最大的責任推到中國頭上,讓人很鬱悶,今年氣氛本來還算比較緩和的」。
《紐時》亦引述了澳洲外交政策智庫洛伊研究所的東亞研究員馬利德(Richard McGregor)表示,任何明確的升級做法很可能來自美國,他列舉兩黨政治壓力,以及對中國崛起的焦慮。「這讓美國的做法與中國的相比更難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