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CBD旁歐陸鬼城 荒置12年陷兩難 仿洋建築悖文化自信 倘大規模拆違節約作風

【中华】十幾年前,北京中央商務區(CBD)南面古運河畔冒出一個「歐陸小鎮」,落成起就未曾開張過。在寸金尺土的首都,發展商為何打造街坊口中的「遺蹟式建築」?一直眾說紛紜。知情人士指出,背後既有未批先建、規劃和經營失當因素,也與新時代風尚大有關係。

位於通惠河岸邊的這一片歐陸房屋,有個接地氣的官方名稱「通惠小鎮」,所佔地塊約200米長,數十米寬,隔河與朝陽區CBD中心區對望,兩個街口、半公里外是號稱北京最豪商場SKP-S。

屋外設英文招牌 內部為毛坯放建築材料

記者早前入鎮內參觀,10餘座房子造型各異,並列呈兩三層錯落,鐘樓位處中間。房屋外牆油彩壁畫有聖經故事、古希臘神話內容,牆身和招牌可見「餐廳」、「酒吧」等英文,透露了早期的規劃。擦拭窗玻璃的塵土觀望,只見房屋內部仍為毛坯,部分放置建築材料。

參觀當天,小鎮內空無一人,只有一條拖延出來的水管,顯示有人照料樹木灌叢。從對岸望去,楊柳拂堤,鐘樓挺立,小鎮倒影美景如畫,卻顯得十分詭異。

月租6.3萬起 至今無店舖營業

「早期宣傳是打算做酒吧街,剛開始還有人租了,招工進去裝修,但一直沒營業過。」一名在河邊垂釣的附近居民,對此鎮空置情况見慣不怪,還形容是「鬼城」。本報記者依照宣傳牌的招租電話打過去,對方自稱是中介,表示小鎮「正常招租」,店舖最小300平方米起租,每天每平方米7元(人民幣,下同),等於月租6.3萬元起。中介坦言,小鎮至今沒有店舖營業。

通惠小鎮目前租金價格不算便宜,但已比幾年前跌逾半。《北京青年報》2015年7月曾披露,小鎮2011年6月完成外牆彩繪和路面收尾,以酒吧街名義招商4年,一直招租不成功,原因是租金每天每平方米15元,租金比當時的三里屯、後海高出一倍,而且600平方米起租,等於每店27萬元起租。

實際上,最開始有兩排、20幾座房子的小鎮,是旁邊一個產業園「通惠國際傳媒廣場」的附屬商業設施,開發商是朝陽區南磨房鄉政府下屬的東方盛澤商貿集團,當時鄉政府曾解釋「小鎮之所以還沒開業,是經營業態的意見沒統一」。但知情人士向本報指出,傳媒廣場一直正常出租,唯獨小鎮沒有使用,問題與招租吸引力沒有太大關係。

沿河未批先建 落成後8年拆近半建築

小鎮靜候發落,這一等,到落成8年後迎來拆遷令。2019年底,藍色鐵皮把這批洋建築圍起來,工人駕駛挖掘機挺進,「轟隆隆」幾天過後,塵土停止飛揚。居民們好奇去看,小鎮拆了靠岸邊的一半。當時「界面新聞」引述施工人員稱,拆除的是違章建築,靠近通惠河這一排房子佔用了河道的綠化用地。

通惠河由元代科學家郭守敬主持修建,是明清兩朝重要漕運水道、京城經濟命脈。近年通惠河經過治理,變成景觀河。朝陽區政府看重沿岸地段價值,2009年啟動拆遷工程,清理河南側的城中村和東郊市場,打算沿河建成一條17公里長的觀光景區,規劃涉及區域包括雙井、南磨房、高碑店、三間房以及管莊等街道鄉鎮。

被指克隆華僑城小鎮 屬「複製複製品」

南磨房鄉政府也看到機會,投資4億元興建傳媒廣場,並在其中一塊景觀綠化地上,未申請就建成一片歐式建築打造酒吧街,涉款1.4億元。當時通惠小鎮設計,是仿阿爾卑斯山麓的因特拉肯(Interlaken)建築風格,亦有報道披露,通惠小鎮實際是複製深圳東部華僑城的茵特拉根小鎮,屬於「複製複製品」做法。

2019年拆遷事件至今又過了幾年,小鎮繼續不遷不拆也不使用。上述知情者透露,如何處置小鎮,如今進退維谷。過去10年新時代持續吹新風,仿造洋建築卻在打「文化自信」的臉,觸犯最高層杜絕「貪大求洋」的指示;但是否全部拆除,管理部門也拿不定主意。據了解,近年北京根據中央指示推動的「城市更新」方針有別以往,以保留利用提升為主,嚴格控制大規模拆除、增建,堅決遵守勤儉節約作風要求。對於未來如何處理通惠小鎮,本報近日持續致電南磨房鄉政府,惟未能取得回應。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