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美】美國國會休會6周後周一(9日)復會,首周即有最少25項直接或間接與中國有關的法案將會討論及表決,包括《香港經貿辦認證法案》、從經濟層面嚇阻北京犯台的《台灣衝突威懾法案》,以及多條保護美國本土利益的法案,例如阻止中國企業在電動車生產享有美國稅務優惠、限制中國人購買美國農地等,被形容為「中國周」。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批評相關立法是「新麥卡錫主義」,在美國大選年渲染緊張局勢。
跨黨派提案 增參院通過機會
距離11月5日美國大選,眾議院只餘數周工作時間。眾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日前表示,計劃本周迅速通過一系列與中國有關的法案,並將之稱為「中國周」。他7月時表示,希望年底前將多項中國相關立法送交白宮簽署,以賦予下任總統對北京採取更強硬措施的權力。眾議院共和黨第二號人物斯卡利塞向《霍士新聞》表示,把中國相關法案全部集中在一周內處理,旨在突顯美國需要積極應對中國威脅,他認為這些都是跨黨派的法案,若獲兩黨大力支持,在參議院通過的機會也會大增。眾議院美國與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穆羅爾表示,相關立法「將採取有意義的措施對抗中共的軍事、經濟和意識形態的威脅。兩黨目標是贏得這場競爭」。
斯卡利塞表示,只有約4項中國相關法案根據議事規則審議,即眾議院會就這些法案作辯論,議員亦可提出修正案,但其他大部分較少爭議的法案將採取暫停適用議事規則(suspension of the rules)審議,即期望毋須辯論下快速通過,包括《台灣衝突威懾法案》,當中列明若中國對美國利益構成威脅,美國財政部須向國會提交部告,公布為中國高官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清單,並禁止這些機構向有關中國高官及其直系親屬提供服務。其他同類法案包括涉及反中國無人機、禁止外國介入選舉、預防經濟間諜及檢視將在美國港口裝設的外國製起重機等。
涉台海香港電動車等議題
至於將作辯論的法案包括《終結中國電動車在美國主導地位法案》,當中提到取消政府准許華製電動車獲7500美元(約5.8萬港元)稅務寬免的指引。另一法案為旨在阻止中資購買美國農地的《保護美國農業免受外國敵手危害法案》,截至去年中國實體在美國擁有約38萬畝農地,佔美國農地總面積不到1%。支持法案者認為北京在美國軍事基地附近購買土地的目的是蒐集情報,又認為敵對外國實體如取得太多農業用地,將威脅美國糧食供應。
其他或需辯論的法案,還有《美國國土安全部限制孔子學院及受關注中國實體法案》,它將阻止任何聯邦資金流向與中共營運的孔子學院有關的大學。《保護美國創新及經濟安全免受中共危害法案》則重啟特朗普政府時代推動的中國行動計劃(China Initiative),重新設立專責小組應對中國間諜活動及知識產權盜竊。
亞裔組織憂助長分化氛圍
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發聲明稱,若這些法案通過,將嚴重影響中美關係和互利合作,且無可避免損害美國自身利益、形象和公信力,形容是「新麥卡錫主義」。「麥卡鍚主義」為1950年代美國政客渲染的共產黨威脅論。亞裔及太平洋島美國人投票組織(APIAVote)創辦人之一克里斯蒂娜‧陳(Christine Chen)擔心有關法案的影響,警告可能會出現傷害亞裔美國人的言論,並助長分化的氛圍。
(霍士新聞/ABC/Polit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