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對烏東頓巴斯地區展開「特別軍事行動」,俄軍兵分四路入侵烏克蘭全境。烏克蘭在西方軍援和軍民齊心抗敵下,守住基輔和哈爾科夫,惟俄軍仍在攻陷馬里烏波爾後打通本土往克里米亞半島的「陸橋」。同年9月,烏軍「聲南擊東」收復東北部大片領土,迫使俄軍重新動員,並在佔領區單方面舉行「入俄公投」,莫斯科還求助伊朗和朝鮮等「外援」供應無人機和彈藥。
然而,在戰爭第二年,烏軍反攻收效有限,儘管重建黑海運糧航道,但始終未能突破俄軍的戰壕和地雷防線,為美國撐烏風向的變化埋下伏線。
今日是俄軍侵烏3周年,如今局勢在戰前大概難以想像。原先被認為精銳強大的俄羅斯軍隊,面對烏克蘭負隅頑抗,推進幅度遠遜外界預期,只能陷入消耗戰,在多個前線陷入「絞肉機」式血腥戰鬥,逐漸憑人力和資源的數量優勢拖垮烏軍。戰前民望低迷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展示令人驚訝的勇氣,並未接受西方安排逃亡國外,反而留守基輔指揮大局,展示領袖風範,即使隨着局勢改變,如果現時重新舉行大選,他未必能夠連任,但不同民調顯示,其作為總統的支持度仍高企六成上下。
惟最令人難以想像的是美國在政府換屆後如何態度丕變。迥異於前任總統拜登堅定推動軍援烏克蘭抵抗俄軍入侵,曾因施壓澤連斯基政府調查拜登之子引發政治風波招至眾議院彈劾的特朗普,回朝白宮後向俄羅斯總統普京示好,推動美俄直接談判,反過來不斷批評澤連斯基,並就索取稀土等天然資源施壓烏克蘭接受被指比戰敗賠償更苛刻的協議。外界對特朗普的真正意圖各有揣測,到底他是對澤連斯基「公報私仇」和跟拜登「對着幹」,還是有類似解決烏戰來推動「聯俄制中」的地緣政治大棋局,恐怕要再觀察一段時間才能判斷。
【捱打兩年反侵俄境 烏軍闖庫州圖爭籌碼】
去年8月6日清晨,烏軍千餘人越境進攻俄羅斯西部庫爾斯克州(Kursk)。美國智庫戰爭研究所(ISW)當時指出,烏軍已深入俄境逾10公里。這是自俄軍侵烏以來,烏軍首次「反侵」俄羅斯本土,也是自二戰以來外國軍隊對俄羅斯領土的最重大攻擊,突顯當俄軍專注於侵吞烏克蘭領土之際,在俄烏邊境的防衛受到忽視。
烏軍主要依賴容易調動的一小批機械化機動小組來突破俄軍邊防弱點,一度嘗試接近全俄三大核電站之一的庫爾斯克核電站。澤連斯基當時表明,莫斯科必須「感受到」其入侵烏克蘭的後果。普京則指,烏克蘭攻入庫爾斯克州是為了轉移人們對俄軍進攻烏東頓巴斯地區的注意力,並最終獲得更好的談判地位來結束戰爭,指「敵人肯定會得到應有的回應」。
烏軍反攻受限轉守 未能阻俄推進烏東
烏軍自2023年反攻進展有限後,去年大多處於守勢。有分析認為,烏克蘭突襲庫爾斯克州,最重要目的不是「攻城略地」,而是吸引俄方注意力,利用「本土被攻佔」所造成的政治壓力,逼迫俄軍調動烏東前線部隊回師,達到「圍魏救趙」效果。
基輔宣稱這次突襲阻止了俄羅斯對烏克蘭東北部蘇梅和哈爾科夫兩座城市發動新攻勢,並有助在任何潛在和談中對俄羅斯施加壓力,來結束戰爭。澤連斯基還指出,對庫爾斯克州的突襲強化了其「實力帶來和平」原則,並為烏克蘭提供大量交換戰俘的「籌碼」。他後來還提出以烏佔土地交換俄佔土地。
然而,基輔的戰略被質疑未有真正成效,俄軍持續在烏東推進,去年10月奪取頓湼茨克州城鎮武赫萊達爾。
烏軍反侵庫州持續半年,一度奪下約1300平方公里土地,但在俄國反攻下已失守過半,目前控制庫州約450平方公里土地。
【普金二會簽伙伴條約 朝兵現身庫州最前線】
自俄軍侵烏以來,莫斯科一直被指有找友邦支援,例如是伊朗的無人機和導彈,以及朝鮮的彈藥。面對烏軍反侵,朝鮮士兵成為最新的友邦支援。據烏克蘭、美國和韓國的評估,去年10月中旬(即烏軍反侵兩個月後)朝鮮向俄羅斯派遣數千名士兵,以支援俄軍對烏軍事行動。烏軍情報部門當時表示,第一批在俄受訓的朝兵已派往庫爾斯克州。這是平壤自1950年代以來首次參與重大戰爭。
莫斯科和平壤最初否認指控,但普京10月24日在喀山金磚峰會記者會上未再否認朝兵進駐,翌日朝鮮官方朝中社引述外務省負責對俄工作的副相金正奎,指即使真有其事也符合國際法。
朝兵傷亡慘重 被質疑當炮灰
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兩度會晤,繼前年金正恩訪俄後,普京去年6月事隔24年再訪平壤,雙方簽署包含共同防禦條款的《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條約》。共同利益是朝俄走近的關鍵因素,正如前述,俄羅斯需要朝鮮的彈藥和士兵,朝鮮則冀望俄方可助其突破核導研發的關鍵技術障礙,而且對俄方經濟援助也感興趣。
然而,朝鮮士兵被質疑遭俄方當成戰場炮灰。美國駐聯合國副代表謝伊上月在聯合國安理會表示,逾1.2萬名朝兵在庫爾斯克州與烏軍作戰,惟烏方本月初估計,已有4000名朝兵陣亡,多人被俘。分析認為,朝兵傷亡慘重主要原因是訓練不足並欠實戰經驗,而且不熟悉無人機作戰和缺乏俄軍炮火支援,朝俄部隊的戰場溝通也出問題等。
韓國傳媒近期訪問了兩名上月被俘的朝兵,其中一人說:「我們被告知是來訓練,而不是作戰……現在我有80%的決心申請庇護……我想去韓國。他們會接受我嗎?」
【特朗普回朝美俄談判 烏歐憂被賣淪局外人】
在競選時曾豪言可在「24小時內」結束烏戰的特朗普,在重返白宮前修正稱可能需時「數月」。到2月12日,特朗普宣布跟普京作「漫長而富有成果」的電話通話,結束烏戰的談判會「立即」展開。當時正出席北約國防聯絡小組會議的美國防長海格塞斯則預告美方三大立場,即(一)認為烏克蘭恢復2014年克里米亞被俄吞併前邊界的目標「不切實際」、(二)不認為和平方案包括烏克蘭加入北約、(三)戰後烏克蘭安全將由歐洲及其他地區部隊保障,美軍不會參與。
最終美俄代表團繞過大感不滿的烏克蘭和歐洲,2月18日在沙特阿拉伯單獨談判,美方由國務卿魯比奧、白宮國安顧問華爾茲和總統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領軍,俄方則以外長拉夫羅夫和總統外交事務助理烏沙科夫為首,雙方決定繼續高級別談判,並將討論戰後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合作。
稀土換軍援成美烏討價還價焦點
特朗普政府此舉觸發美烏和美歐之間的齟齬。烏克蘭最為關切美方優先跟俄羅斯談判的做法,澤連斯基2月14日會見美國副總統萬斯,堅稱只有在跟特朗普達成「共同方案」後才會跟普京見面,其後強調烏方未獲邀參與美俄在沙特的談判。對於烏方試圖降低美俄談判正當性,特朗普大感憤怒,聲言烏方3年前本可避免戰爭發生,甚至宣稱澤連斯基國內支持度跌至4%。澤連斯基反唇相稽,指特朗普「陷於俄羅斯假資訊泡沫中」,引發更多齟齬。
由烏方去年首先提出、特朗普月初認可的「稀土換軍援」協議,成為美烏討價還價的焦點。在特朗普和澤連斯基隔空舌戰下,美方愈來愈明顯地將稀土交易標籤為「戰時」而非「未來」的軍援補償——據外媒披露,美國財長貝森特在特、普通電當天帶往基輔的5000億美元稀土協議,沒有安全承諾,本身就是這意思,令澤連斯基拒絕簽字。特朗普不欣賞援烏撥款並非新鮮事,之前兩年共和黨人也是在他推動下屢阻援烏撥款,但如今他對基輔的要求仍強硬得令人驚訝,有分析形容這甚至比德國一戰後的戰敗賠款更嚴苛。
歐重經濟輕軍事 被視未夠分量談判
對比之下,歐洲最為關切美國削弱安全承諾。烏戰被認為是打破了冷戰結束以降的歐洲安全架構,美俄直接談判,似是不容歐洲對區內未來重整安全秩序置喙。在美俄談判前夕,法國牽頭邀請歐洲另外6大國領袖、北約及歐盟高層緊急開會,惟未有共識之餘,反就戰後在烏駐軍的問題上起爭執。歐洲的最大難題是重經濟輕軍事,國防支出不足且缺乏統一意見,美俄都不認為它有足夠分量「埋枱」。澤連斯基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建議歐洲成立「包括烏克蘭」的歐洲軍隊,他對此說得清楚:「歐洲政策的方向……理應是令美國想跟強大的歐洲並肩作戰。」
(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