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特朗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措施被認為劍指製造業的「中國+1」戰略,越南等國首當其衝,在當地投資生產供貨美國的外國企業面臨巨大壓力。以美國進口運動鞋為例,來自越南的總值在2022年高達27.6億美元,遠高於排在其後的印尼(9.8億美元)和中國大陸(2.5億美元)。越南工商會和越南美國商會上周六致函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要求華府推遲對越南開徵高達46%的「對等關稅」。法新社周日取得的一封信函副本顯示,越共總書記蘇林已請求美國延後原定周三(9日)實施的46%關稅最少45天。
美國的Nike早在1995年已在越南委託5間工廠生產,至今已發展到在當地有130間廠房,生產鞋類、衣物或器材,「越南製造」佔其出貨量高達一半。其德國對手Adidas也有39%出貨來自越南。根據美國服裝和鞋具協會的評估,越南生產輸往美國的紡織物鞋面運動鞋本來就要繳交20%關稅,針對越南的46%關稅會在這基礎上加徵。
印尼尋求外交解決 以色列總理擬訪美商討
在印尼和中國同樣面臨重磅「對等關稅」下,諮詢公司Kantar的零售業高級副主席馬爾科特(David Marcotte)坦言:「要在不離開地球下找到更廉宜的市場將很困難。」德銀分析師科克蘭(Adam Cochrane)指出,因為「對等關稅」措施,作為德國品牌的Adidas和Puma很可能要在美國市場加價兩成,以維持毛利率,但比起在美國賣得更多鞋的Nike來說,情况已可能好一些。
越南「一把手」、越共總書記蘇林上周五(4日)晚上跟特朗普通電話,明言願把對美關稅降至0%,換取美方撤回「對等關稅」,惟特朗普未立即答應,只表示期待繼續商討。印尼則到周日才首次就「對等關稅」回應,經濟事務統籌部長艾爾朗加發聲明稱不會報復「對等關稅」,當局會尋求以外交和談判手段尋找互惠的解決方案。泰國副首相兼財長皮猜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等都計劃訪美就「對等關稅」溝通,而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西特(Kevin Hassett)昨表示,已有逾50國聯絡特朗普試圖展開協商,但《金融時報》引述華府官員報道,跟外國政府達成關稅協議,並非特朗普的優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