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內地抗戰題材微短劇湧現,其中有不少情節離奇、不合邏輯的「神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司21日發布「管理提示」指出,為防止涉抗戰微短劇出現「低級紅高級黑」,要摒棄「我方超人化、敵方弱智化」的幼稚化劇情,並批評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對抗戰真實歷史的消解和虛無,不利於青少年價值觀的塑造」。
抗日題材微短劇創作近期出現如過往長劇般的「神劇」潮,如村民靠彈弓擊潰日軍,主角以一把大刀斬殺多名持槍日軍、被槍擊身亡後奇迹復活等等(見另稿)。官方所指的「低級紅高級黑」,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曾給出定義,「低級紅」是指有意無意把黨的政策簡單化、庸俗化,用看似誇張甚至極端的態度來表達「政治正確」。「高級黑」則或明褒實貶、或指桑罵槐、或指東打西,以精心策劃但又不易察覺的方式攻擊抹黑。
抗戰勝利紀念 「神劇」不利青少年價值觀
「管理提示」指出,今年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各級政府、媒體、平台、製作機構、社會團體乃至普通大眾等都積極利用微短劇,懷着最樸素的情感,加入抗戰題材微短劇創作,推動微短劇成為大眾表達家國情懷的重要載體,極大豐富了主旋律表達的維度。
然而,近期一些涉及抗戰內容的豎屏微短劇出現問題。部分抗戰題材微短劇存在極強人設,劇情過於追求所謂戲劇張力等問題,讓用戶產生「神劇」觀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對抗戰真實歷史的消解和虛無,不利於青少年價值觀的塑造。
「管理提示」要求各級廣電管理部門落實監督責任,微短劇行業市場主體要落實播出、製作、宣發的主體責任,加強內容審核把關,避免將現代技術手段和知識技能粗暴嫁接到真實抗戰情景,避免主角個人能力超強的「懸浮設定」,避免出現違背軍事常識的「奇功」「神技」,摒棄「我方超人化、敵方弱智化」的幼稚化劇情,摒棄將家國敘事矮化為個人復仇的偽主題創作,杜絕缺乏歷史邏輯的弘揚民族大義主題的創作模式。
促避主角超強「懸浮設定」「奇功神技」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本月初舉行發布會,介紹抗戰勝利80周年文藝作品有關情况。廣電總局副局長劉建國在會上表示,微短劇與抗戰題材紅色文化相結合,能用小而美的故事、深沉的情感讓厚重的題材作品多元化、年輕化,微短劇的加入會成為抗戰題材文藝創作中的一個亮點,他當時還介紹了兩部即將播出的抗戰題材微短劇。數據顯示,目前微短劇的用戶群體快速增長,截至去年底已達到6.62億,網民使用率接近60%。
去年以來,廣電總局已多次對微短劇發布管理提示,中老年題材、「霸總」題材均被點名,並要求加強微短劇片名審核,以及要求微短劇要「爽」而有度等。
【專訊】廣電總局將「微短劇」定義為單集內容時長幾十秒到20分鐘內,有相對明確主題和主線,並且故事情節較連續和完整的網絡劇集作品。和觀看電影電視劇的橫畫幅不同,大部分用戶通過手機豎屏觀看微短劇。
微短劇在成本控制、內容呈現等諸多方面帶有鮮明「短平快」特徵。相對於藉助宏大敘事框架提供藝術欣賞價值的傳統長劇集,微短劇滿足了大眾對影視輕量化敘事的要求,也通過富有吸引力的情節和新穎表現形式提供情緒價值,是當前碎片化娛樂需求背景下,短片形式與長影片內容相結合的產物。
《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12月,微短劇用戶規模達6.62億,微短劇App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為101分鐘。隨着網絡環境持續改善、製片技術進步以及平台扶持,微短劇已成為內地網絡短片領域熱門產業,更傳播到國外,在TikTok、YouTube等平台上受到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