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代夫总统阿明访华,受到习近平接见(资料照)
评论员 蓝雨
同为发展中大国,且为上合组织成员,亚投行合作伙伴等,中印之间爆发战争似不可能。不过,现在摩拳擦掌的不是中国,而是印度。继去年中印军事对峙事件后,马尔代夫这个小小的岛国,或有可能触发中印海上对峙的一幕。
笔者的观点不是空穴来风。印度媒体《第一邮报》2月6日刊文称,亚明是亲华派总统,而马尔代夫是中印「代理人战争」的最后剧场,新德里必须扮演更加主动的角色,先发制人。文章指这是新德里清算的关键时刻,印度应该决定到底是继续其不干涉政策,还是通过干预重建民主和权力机构。文章最后指出,马尔代夫的战略意义十分重要,印度不应让其落入中国的势力范围。印度必须有所行动护卫后院,确保民主自由的生存。
笔者从该文章看,印度不仅把马尔代夫视作印度的“后院”,还把马尔代夫视为属国,甚至殖民地。事实上,在现任总统阿明上台前,马尔代夫的多位总统均视印度为宗主国,对其言听计从。
因此,印度十分不适应现在的马尔代夫的亲华疏印的做法。印媒的“先发制人”,一是证明印度人崇尚武力解决国家之间的问题,什么“本着民主、法治的精神”云云,就是一种掩饰,跟美国长期以此为借口干预别国政局并无二致;二是印度长期推行的“不干涉政策”就是一个幌子,对别国特别是中巴就高举“不干涉政策”的大旗,对自己就提倡“先发制人”。
回看最近的马尔代夫政局,印度的影子一直若隐若现。总统亚明与前总统纳希德的政争背后就有很深的印度痕迹,当周边国家逐渐弃印而去时,新德里加强了对外干涉的力度。
地处印度洋中部的马尔代夫,一直被印度认为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马国历届政府也唯新德里马首是瞻,直到亚明上台后,马国外交发生变化,在中印之间寻求战略平衡。在亚明主导下,马国与中国10分钟签署自贸协定,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允许大量中国企业到马国投资;而马国官方媒体表示中国是「最好朋友」,印度则是「国家敌人」。印度斯坦时报15日报导,中马在自贸协定上的进展让新德里「相当心痛」。
亚明的战略转向引发印度强烈不满,利用各种手段支持马国传统的亲印势力逼亚明下台。这是此次马尔代夫政局政争的主要外因(内因则是涉及马尔代夫各大家族的利益之争)。
纳希德是狂热的亲印度政客,他公然批评中国在马国「掠夺土地」,并指摘亚明与中国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丧权辱国」。纳希德被认为是印度最喜欢的下任马国总统人选,也是印度在马国实现翻盘的关键人物。
今次政争爆发之后,亲印的马国政客公开要求印度「出手相助」,最高法院也向印度寻求支持。印度媒体更要求印度政府采取「先发制人」措施,对马国进行军事干预,「确保后院的政治秩序」。
印度早前更公开宣称不排除向马尔代夫派兵的可能性,还扬言印度军舰已在马尔代夫首都马累附近海域待命。而中国方面,有消息指中国由井冈山号两栖船坞登陆舰、长沙号导弹驱逐舰等近十首艘组成的南部战区海军远海训练编队(还有水下的),已于周五前后从南海进入东印度洋。
一时间,东印度洋战云密布,中印海军在公海对峙的机会不能排除。
笔者认为中国的举动,不仅可能是阻止印度干预马尔代夫内政,关键是捍卫中马两国达成的自贸协议和一带一路合作成果。而成果的马方执行人总统阿明更是重点保护对象。
但囿于国际社会压力,印度真刀明枪的干涉机会不大效果恐怕也适得其反。关键是马尔代夫2月15日,正式拒绝印度军队以反对派邀请为名登岛,并告诫印度「中国参与印度洋群岛经济的增长成绩,已成为一个『现实』。」这无疑剥夺了印度出兵马尔代夫的合法性。去年,印度就是炮制“不丹邀请”借口出兵中不边境的。
印度近年来的周边外交屡屡失败,在尼泊尔,当地亲印政党遭遇惨败;在斯里兰卡,亲印政党虽然执政,但不顾印度的反对,将港口租借给中国。印度后院失火,主要是过去对这些国家过于霸道,各种援助又口惠而实不至。
因此,印度的传统势力范围出现崩塌,令昔日的小弟纷纷离开,如尼泊尔,斯里兰卡,不丹等国和今天的马尔代夫,不仅是因为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还因为长期唯印度马首是瞻的国家,已经看穿了印度口惠实不至的政治把戏,总结出务实外交为上策追求更多经济利益的治国心得。印度的战略失误令印度影响力是未老先衰。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总理莫迪刻意选在中国庆祝团圆的大年除夕那天,到访中国的藏南地区让当地人高喊“印度万岁”,其政治信息第一就是明目张胆挑衅中国的领土“团圆”(统一),刻意扫中国除夕团圆的兴;第二就是鼓励合支持藏毒分子,演戏给内地的藏民看,十分别有用心。还有那场大火(传是印度在华线人所为),这种让本身就已经复杂的中印关系再添一道伤痕的做法,却十分不智。
不过,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似乎仍没进入新时代。莫迪敢在中国最浓重的除夕大节挑衅中国的核心利益,正是源于中国的长期克制的外交传统,这种“克制”已成习惯,被印度等国利用。果然,中方当日除了外交部抗议,并无太激烈反应。莫迪为何就不敢在伊斯兰节日期间到印巴交界的喀什米尔视察?因为届时恐怕惹来的不是什么外交抗议,而是巴基斯坦军队毫不留情的炮火。
所谓「柿子总是拿软的捏」,其实莫迪就是吃透了中国要当「好邻居」的外交心理。特别是总结出在中方主办活动前夕是最软弱的,是挑衅中国的“黄金机会”。事实上也是,中国最客气对待的周边邻国,恐怕就是印度。去年印军越界洞朗地区,实际已是入侵中国领土,中方保持极大的克制,目的为了让莫迪顺利出席厦门金砖会议,最终双方在中国领土上撤军平息风波,但印度却视中方克制为软弱,继而得寸进尺,甚至忘乎所以。如印度频频制造边境摩擦,炒作中国人越界,印度高官则发表反华言论,马尔代夫政治危机爆发后,印度国内不断炒作中国势力侵入印度后院,甚至主张印度出兵干涉。
中方一直容忍印度挑衅,主要是希望减轻西部安全压力,可惜印度根本不领情,持续将中国视为最大敌人,从去年的洞朗对峙,到对「一带一路」的各种抵制,不但制造摩擦,更要加入美国印太战略,并与美、日、澳结成同盟围堵中国。在当今世界,公开养着西藏流亡政府、公开反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绝无仅有,只有印度。
值得关注的是,有消息指,莫迪将在今年六月访问中国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领导人峰会。显然,印度极可能故技重演,四五月再次制造中印紧张局势以制造筹码索价,因此,莫迪赴藏南后,印度或会有更大动作,包括再次入侵中国或在中印边境制造冲突。意在逼迫中方在中印关系上再作让步,甚至承认藏南属于印度,否则莫迪就拒绝六月访华。
中方若再让步,后果将很严重,中国周边势必群狼齐上,对中国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试想,如果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年初一登上钓鱼岛,中方会如何回应?
中国想不被莫迪吃透,就必须要有“来欢迎,不来拉倒”的气势压制印度,断其把戏。笔者认为,把印度边缘化,孤立化是一种长期策略,这种策略要与“好邻居”策略相互配合,并轨进行,在不同的范畴运用,这才是进入外交的新时代。正所谓软硬兼施,软的固然有了,硬的不可或缺。
最后一提的是,印度与伊朗达成合作,租赁了伊朗东部恰赫巴哈尔港的部分营运权,是印度“东向行动”外交策略的成果,该能源通道使印度避开宿敌巴基斯坦,取道中亚连接俄罗斯的能源命脉,更与巴基斯坦的瓜德尔港互别苗头,藉此与中国争区内领导地位。
印度的种种举动与美军航母抵达南海等,笔者认为是各自分工,完成印太战略的体现。
(2018.2.19猫眼社评 逢周一,周三,周五在《熊猫时报》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