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社评 习特通话各取所需 美国或允中国442协议 !

      本报评论员  蓝雨
  新闻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周四(11月1日)在Twitter发文,称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电话,两人谈了许久,是一个很好的交谈(a long and very good conversation)。随後,中国官方发布通告,习近平表示很高兴同特朗普通电话。
  中美领导人通话向外界释放「中美缓和」信号。今年6月「特金会」之後,特朗普曾表示会致电习近平,但最後不了了之,这是中美元首数月来的首次通话。引发各界关注,为何两国元首选择在这一时间点通话?这次通话对於中美贸易战及中美关系又有何影响呢?
  这次久违的通话,令中国股市A股全线高开,创业板指涨幅超过3%,在岸、离岸人民币齐涨, 双双收复6.89关口。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更日内涨幅逾600个基点,涨幅0.9%。
  自美国开始向中国产品徵收关税後,中美两国开展「贸易战」,两国关系一直处於低谷。1日的通话对两国为贸易战感到焦虑的人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信号。特别是对于连财经官员明撑都无太大的起色的中国股市来说,这电话犹如及时雨。
  全国人大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傅莹10月31日在彭博新闻网发文,强调中国绝不会屈服於关税霸凌,对美方针对中国的指责是否公允感到怀疑。认为美国社会自身面临转型和分裂的压力之下,需要全面调整,中方亦有责任通过对话沟通,与美国澄清分歧,拆解矛盾。
  如今习特二人的一通电话,瞬时间令期盼中美缓和已久的各方看到了「贸易战临近尾声」的希望。11月2日,彭博更发布报道称,特朗普要求内阁开始起草协议,希望在G20峰会与习近平在中美贸易问题上达成协定。
  笔者前几天曾撰文写“刀架脖子的‘习特会’难开”,这把刀,就是指美国给“习特会”召开规定了前提,威胁要中国提交谈判协议,否则就不开“习特会”。
  但现在特朗普却要求内阁起草协议,态度明显有所改变,这把刀极有可能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那是不是特朗普不再针对中国?是不是中美贸易战接近尾声呢?是不是中美关系恢复正常呢?这一点,中美人士似乎看法分歧。笔者下面分析:
  首先,特朗普为何主动要求通电话,而且是选择11月1日周四这个时间点?
  大家知道,11月6日即周二,美国举行中期选举,参众两院改选全部或部分议席,选情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
  而特朗普一直挂在嘴边引以为傲的不断上涨的美国股市在10月多次下跌,中断了升势,这对11月6日的共和党选情十分不利。笔者早前就曾预测,亲民主党的华尔街精英会在11月6日投票前,操控股市下跌,以影响中期选举,利于民主党。一如所料,剧本正常进行。选情有利民主党,不利共和党。
  可特朗普坐不住了。在10月刚过的11月1日就邀请习近平通电话,第一个目的就是希望「中美缓和」信号给股市注入一剂「强心剂」,令股市飘红,给共和党唱「高歌」,以消减选民在中期选举之前对市况不满的情绪。周四通电话,周五,周一起码有二天让股市回升,有利周二最后冲刺。
  当然,令股市回升的目的是为了选票。特朗普通过打电话释放出中美贸易关系缓和的「信号」,是要稳定中小企业者、农民对於「中美贸易战」感到不安的心,安抚一批受贸易战影响的群体。藉此稳固甚至获取更多支持共和党的选票(特朗普的死忠,是不会因为这个电话改投民主党的)。
       实际效果方面,美国股市有反复:习特通话及特朗普发推文后,美国股市一度上扬,但在午市最多跌301点,低见25078点,报25178点,跌202点。夜期插水,大泻626点,收报25867点,成交83157张。后市在库德洛的谈话后,美股跌势仍持续,道指报25127点,跌253点或1%。但特朗普在白宫开记者会后,美股跌幅收窄,道指报25217点,跌162点或0.6%。故整体而言,习特通话对美国股市的下跌有一定的支撑。
  对特朗普而言,下周二举行中期选举,共和党选情告急,虽然中美贸战并非今次选举的最重要议题,但贸战升级风险持续升温,令美股三大指数10月暴跌5%至9%,影响市场信心。为了箍票,特须采取行动缓和中美气氛,安抚商界和受贸战打击的农民,拉多一票算一票。据报道,在爱荷华州、威斯康星州和印地安纳州等农业州种植大豆、花旗参的农民中,不少是特朗普的粉丝,他们正承受着贸易战的正面冲击。
  而中国方面,更急须缓和双边关系,底因有四。
  一,就是上面提到的提振A股市信心。
  二,贸战不但打乱中国去杠杆部署,还加剧经济下行压力,令经济形势日趋严峻,政治局会议对当前形势的定性由原先「稳中向好」改成「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急须调整政策来稳就业稳经济。
  三,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5日在上海开幕,这是藉此向外宣示中国增加进口和扩大开放市场的意愿,但美欧日领袖缺席会议,令进博会略为逊色。习透过与特通话,缓和双边关系,换取特表态支持美企积极参加博览,可挽回一些面子。
  四,中国未必愿意看到民主党在中期选举大胜,控制国会参众两院,因民主党掌权後可能实施更严苛对华政策。故中国把握选举窗口,给特下台阶,希望有助改善共和党选情,对长远中美谈判有利。
       习特通话后,大家进而关注的问题就是G20峰会上举行的“习特会”、“习特会”会否签订协议即“习特会”会否令贸易战结束。
  中美愿意沟通,为月底习特会创造出友好气氛,但有意愿谈判并不保证谈判一定能达成协议,即使中方愿在经贸让利多些,特未必收货,因中美进行长期角力,而特要求北京停止对中国制造2025产业和国企的补贴,以及中止强制美企技术转移,这牵涉到结构性改变,中国未必肯让步。
       特朗普一直希望中国提出新的协议方案,中国没有任何表示。回头看,中国其实一早就提出了方案,即将美方的要求分成142个单独的项目,然後将这些项目归为三类:其中30%-40%的要求可以立即解决,另有30%-40%可以长期协商,20%没有协商余地,笔者称之为“442协议”。
       现在特朗普眼见中国迟迟未有新协议出炉,唯有令内阁起草协议。笔者认为,在中国没有回应美国提供新协议下,美国的协议极有可能是大致按照中国的442方案起草。换句话说,美国给习特会的设限,已经不复存在,美国退了一步。
  当然,说中美缓和气氛缔结协议是言之尚早,但若美国能以中国的442大纲为基础起草美国版中美贸易协议,中国答允的可能性很高。
       不过,笔者认为,一个电话不会改变当前中美角力的大格局,这个电话是中美各取所需罢了。中美元首互释善意,摆出愿意沟通解决贸易纠纷的姿态,因双方都有降温需要。尽管气氛改善,但双方分歧严重,双方极可能边谈边打,形成持久战。
  事实上,美国不会改变已经成型的对华战略,中国也不会改变自身既定的发展政策。大家都不会在底线上让步。
  通电话以及可能举行的“习特会”,都无法改变中美进行世纪博弈的大格局。特朗普在通话中其实也避开了中美双方矛盾的关键点,他没有谈论美国对待中国贸易问题的立场,更没有提及美国向中国施加关税威胁的问题。
  特朗普向来是世界舞台上「政治剧场」的「头号玩家」,在中美贸易问题上的态度亦是反覆不定。美国当下仍然由激进鹰派主导贸易政策,美国政府对华贸易态度仍有待观望。
  更重要的是,横亘在中美之间的问题,绝不是贸易纠纷,而是中美结构性矛盾。对主导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激进鹰派而言,贸易战也不过是个藉口,相较於平衡两国贸易差额,这批谏言者更感兴趣的,则是重新制定贸易规定,改变中国目前占优的现况,以及令中国放弃诸如「中国制造2025」等长期规划,从而从长远角度不再对美国形成威胁。
  这些两国的政治现实,皆不会因特朗普和习近平的一次见面而改变,更何况仅仅是一个电话?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与国家主席习近平通电话後,2日在白宫告诉记者,表示相信可以跟中国达成贸易协议,言谈中对谈判态度积极。但在同一天的晚上,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出席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的访问时说,美国仍未与中国接近达成协议。可见特朗普与库德洛二人说法不一。
  实际上,在G20峰会前,若中美负责操作的官员不召开新一轮谈判讨价还价,中美两国元首不可能在“习特会”上签署任何协议。可见特朗普的所谓“乐观”态度,既是演给那些因贸易战受损的选民看,也希望能提振美国股市。
  若通电话不是临时起意而是计划内的话,那么特朗普政府用的是软硬兼施手法来对付中国,目的是逼中国签订“城下之盟”。十月美国狠招频出:
  美国财政部10月10日公布,外商投资半导体及电讯等27项关键技术产业时,必须通报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CFIUS),审核是否有国安疑虑;新规将於11月实施,阻中国染指美企意味浓;
  10月上旬,美国司法部指称,已逮捕美方认定为中国情报人员徐延军(音译Yanjun Xu),涉嫌“从事经济间谍活动,并试图窃取美国几家航空航天公司的商业机密”;
  美国能源部10月11日宣布加强管制核技术输出中国,以防中国政府寻求通过「不正当」管道获取核技术提高军力并破坏美国核工业;
  10月中旬,白宫宣布即时启动程序,退出万国邮政联盟(Universal Postal Union)协议,中国对美国邮寄包裹大幅折扣或将取消,被视为针对中国;
  10月22日美国海军两艘舰艇再度通过台湾海峡的公海水域,美军强调此举符合国际法。稍前,隶属美国海军的研究船停泊位於台湾南部的高雄港补给;
  10月25日,美国商务部表示,初步认定中国向美国市场倾销钢制轮毂,并将会徵收反倾销税;
  继中兴通讯之後,美国商务部宣布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美国企业向福建芯片制造商晋华集成电路出售技术和产品。禁售令10月30日起正式生效;
  10月30日美国司法部通报,中国情报人员与黑客和公司内部人士涉嫌“合谋,侵入私人公司电脑系统,窃取商用航空客机引擎数据”。
  在整个10月发动多轮攻势后,特朗普选择11月1日与习近平通话,笔者看是软硬兼施计划的一部分。需要指出的是,11月1日,美国司法部长塞申斯宣布成立一项新的执法行动计划,名为「中国计划」(China Initiative),称专门打击中国的“经济间谍活动”。
  塞申斯是在习特二人通话后数小时宣布该计划的。华盛顿透过白宫和司法部同一天内对北京软硬兼施,一方面保持高层对话,另一方面毫不客气地批评提诉,软硬兼施的背后有何深意呢?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的高级顾问葛来仪(Bonnie Glaser)猜测,特朗普是借这两种方法向中方施压,希望中国提呈一个对美国要足够有利的重要贸易提案。但认为特朗普对美中贸易会谈进展的说法跟他领导的政府部门的说法有很大差距。
  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副院长包道格(Douglas Paal)亦称,这些信息不是矛盾,而是互补。他指出,从特朗普到塞申斯的表态,代表美国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立场趋向强硬,同时,美国也想达成一些经济合作来纠正贸易逆差,「两种表态都是要通过关税和诉讼来对中国施加压力,迫使中国改变一贯的行为作风。」
  最后一提的是,英国《经济学人》10月18日的「龙鹰」封面以鲜艳的红色与黄色为主色,标题以「中国 v 美国:危险的竞争」(China v America: A dangerous rivalry)彰显「中美对抗」的局面。其内文称美国已视中国为战略对手,共和党与民主党都在「比狠」,比对中国的态度谁更强硬。
  后事如何,我们走着瞧吧。
  (2018.11.3猫眼社评 国际华人电子日报《熊猫时报》社长兼总编)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