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層政府」暗裏操控特朗普? 一場美國政治大陰謀

  【熊猫聚焦美中选举】9月5日,《紐約時報》以匿名方式刊登了一篇爆炸性文章,揭露白宮內部有許多高層官員是「抵抗力量」(Resistance),極力阻撓總統特朗普推行危害國家安全的政策舉動。未具名的文章作者也是這股力量的其中一員。文章在美國社會上引來極大迴響,很多人猜測誰是這篇文章的作者。
  不過,想深一層,沒有人可以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這篇匿名文章的內容是否屬實,名副其實「口同鼻拗」。依陰謀論的定義看來,這篇文章其實也是一篇「陰謀論」論述。有誰能拿出證據,證明這股「抵抗力量」真實存在?
  政治陰謀論在中期選舉前夕四起,眾說紛紜,將如何影響這場選戰?
  (此為《世界陰謀論》專題報道之四)
  陰謀論組織「匿名者Q」冒起
  近月,在特朗普出席的民眾集會上出現了一批支持者,他們手持印有「Q」字母或寫着「我們是Q」(We Are Q)的標語,吸引了主流傳媒注意,而「Q」即是2017年起在美國網絡興起的陰謀論組織「匿名者Q」(Q Anonymous,簡稱QAnon)。匿名者Q在討論區8chan開始萌芽:有一名匿名用戶聲稱自己是美國政府內部的高級官員,擁有接觸政府「Q」級別內部機密的權限。
  匿名者Q理論支持者認為,美國一直以來被一個由極少數人士控制着的「深層政府」(Deep State)所劫持,而總統特朗普正在與其戰鬥,希望擺脫這個權力核心的操縱。因此,匿名者Q認為美國人必須支持特朗普,瓦解「深層政府」的重大陰謀,特朗普也曾直指「深層政府」是對美國民主制度的一個重大威脅。

  「匿名者Q」的支持者近月來不斷出現在特朗普的造勢大會。(VCG)
  匿名者Q現在雖然並未稱得上是真正具全國動員能力的政治說客團體。不過,匿名者Q作為萌生於網絡土壤的群體,我們可以看得到,虛擬網絡力量已成為現實輿論的重大持份者。匿名者Q的力量未來會否坐大,今天下定論仍言之尚早。
  Herman Coleson是匿名者Q的網上追隨者,他十分贊同特朗普的施政理念。記者向他了解,一些聲音指出匿名者Q是個散播陰謀論的組織,他如何看待此論述?他承認:「你見到網上很多匿名者Q的群組和專頁,它們上面的帖子,有一些是確鑿,令人信服的,但又有一些是陰謀論。」
  Coleson沒有談到自己如何分辨哪些是陰謀論,哪些是真實訊息,但他亦偶爾在網上發表言論,鼓勵其他網民支持特朗普限制非法移民等保守政策,並認為這是保護美國本土利益。本身作為退伍軍人的Coleson,則有着很厚重的愛國情操。他相信,支持特朗普是美國對抗惡勢力的最後機會,特朗普有能力使美國強大起來。

     匿名者Q深信「深層政府」的理論,並吸引不少追隨者。這與很多陰謀論的本質同出一轍:由於這套理論具有神秘的魔力,又彷彿能解釋到當今世界充滿不公、不合理的事情,於是就獲得很多對現狀不滿的支持者的褒揚。

  另一名不願具名的匿名者Q群組成員向記者表示,特朗普現時的管治對全世界都有好處。「我們想有一個給予我們希望的領袖。我不關心特朗普是否口沒遮攔、不尊重女性,但他所做的一切,的確對人類有所裨益。」民主黨人總是覺得匿名者Q人數屬極少數,但她相信認同匿名者Q理念的人很多,並表示喜歡特朗普,是因為他直接面對殘酷的現實。
  敢於拆開「糖衣包裹」
  特朗普曾譏非洲國家是「屎坑國」(sh*thole countries),舉世嘩然,各國領袖群起譴責他的言論。可是,這位特朗普支持者卻覺得這說法不錯:「人們總希望聽到被糖衣包裹的政治正確言論,認為這樣會讓自己好過一點。但如果我們停止偽裝,承認這些國家真的是『屎坑國』,我們才會想方法解決落後國家面對着的問題。」特朗普的言論確實冒犯了非洲人民,但她認為,如果世人繼續自欺欺人,永遠不能解決問題。「是時候停止『政治正確』了。是時候真誠面對真相。這樣,我們才可幫助到真正有需要的人。」
  《華盛頓郵報》的特約專欄作家Travis View是美國近代陰謀論學說的研究者。他接受媒体訪問時,談到匿名者Q現象。他認為,匿名者Q是特朗普時代的政治產物,反映美國當今政治論調極端化的膠着局面,特朗普正是造成兩極政治格局的主要推手。
  推動陰謀論已有前科
  「特朗普擅於宣揚陰謀論,已有前科。在他未選上美國總統前,已公開質疑奧巴馬的真實出生地。他認為奧巴馬真正的出生地是在肯尼亞,而非美國,故沒資格當美國總統。顯然地,這是不正確的指控。」 Travis View認為,在特朗普時代,「深層政府」一說及匿名者Q只是特朗普一貫推崇陰謀論式議政的延續。當白宮有部分官員嘗試糾正特朗普的錯誤決策,特朗普和他的支持者把「深層政府」的力量誇大,增添外界對「未知力量」的疑慮,或者藉此削弱某些他們不喜歡的內部官員的話事權。
   匿名者Q的出現,象徵着美國政治社會的陰謀論「主流化」現象。不只民眾的言論「陰謀論化」,即便是建制範圍內,政客們亦經常為人詬病,攻擊政敵的論述缺乏實質理據。伴隨着各種「假新聞」、「偽資訊」,陰謀論式議政方式成為正反雙方的常態依據。
  Travis View不認同白宮內部真的有「深層政府」存在。他向記者引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院教授John D. Michaels在美國雜誌《外交》(Foreign Affairs)撰寫的一篇文章所提出的觀點。John D. Michaels在文章中指出,「深層政府」的概念,是學者在研究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時候才會用到。
  譬如過往在埃及、巴基斯坦和土耳其,當軍方或行政機關內部高級掌權人士藏匿在民選政府背後,實質操控一切,可以違抗所有民選政府的指令,這才是「深層政府」概念的原意。
  「深層政府」與美國政府沒可能扯得上關係,皆因美國政府機關的權力架構幾乎是「完全地透明、平等和受約束」(almost entirely transparent, egalitarian, and rule-bound)。
  「可是特朗普偏執的管治風格(paranoid style)吸引了最狂熱的支持者。匿名者Q的信徒將美國『深層政府』的理論加以推演,想像白宮內部真的有『白帽子』(white hats)與『深層政府』進行秘密抗爭。當然,這一切都是荒謬。」 Travis View說。陰謀論式言論容易惹人遐想,但亦因為如此,才吸引大批支持者。
  

  美國立國數百年以來的憲法根基,「深層政府」一論,真的適合用於其身上嗎?(路透社)
  輿論兩極分途 致陰謀論「主流化」
  2017年8月,被視為美國最開放進步的大學城市、位於維珍尼亞州(Virginia)的夏洛茨維爾(Charlottesville)爆發了大規模的「團結右翼」集會,白人至上主義的支持者在街頭發起示威。示威引來持相反立場的人士到場抗議,雙方發生流血衝突,期間更有一輛汽車衝入反示威人群,導致3死34傷。
  事件被視為特朗普上任以來最大型的國內分化危機。不過,特朗普並沒有指摘激起極端種族主義的「另類右翼」人士,反而把矛頭指向多方人士,形容這單慘案展現的仇恨和暴力,是由多方參與者所構成的。不信任、質疑、非理性的政治爭論在美國大行其道,造成社會兩極分化,陰謀論主流化亦因此取得覓地發芽的契機。
 
  今年中期選舉前夕,美國社會的政治陰謀論四起。10月24日開始,接連出現針對民主黨或自由派人物及團體的炸彈包裹,分別寄給前總統奧巴馬、前副總統拜登、克林頓夫婦、富商索羅斯及CNN紐約總部等。警方其後在佛羅里達州拘捕56歲白人男子賽奧克(Cesar Sayoc),並發現他的汽車鋪滿支持總統特朗普及副總統彭斯的海報。加上炸彈的收件人幾乎全都曾批評特朗普,故不少人將此事與特朗普的右翼施政形象連上關係。
  當然,眾多陰謀論亦由此滋生。有人認為,整件事來得太巧合及證據明顯,加上發生在中期選舉前夕的敏感時刻。不少右翼人士指控,連環炸彈郵包案根本是民主黨自製鬧劇,目的是拖垮共和黨選情。
  
  連環炸彈案的疑犯車上貼滿了特朗普和彭斯的海報。(VCG)
  無獨有偶,不足一周,槍擊案再一次發生,這次卻不幸牽涉到人命傷亡。10月27日,匹茲堡「生命之樹」猶太教堂發生槍擊案,46歲的鮑爾斯(Robert Bowers)走進教堂亂槍掃射,並高喊「所有猶太人都要死」。槍擊案最終造成11人死亡。行動前夕,鮑爾斯在「極右版Twitter」、社交平台Gab上發表最後帖文,指控猶太人是入侵者。他之所以大開殺戒,是基於一宗陰謀論—移民車隊從墨西哥大軍壓境,是猶太人在背後策劃的,意圖顛覆美國社會。這一切無從證實的陰謀論,既左右選民的投票意向,亦深化了美國人之間的矛盾及互不信任,令美國社會更加兩極化。
 
  互聯網世代同時給予兩極言論無垠空間,使其愈演愈烈。Travis View相當憂慮陰謀論寄生於互聯網對美國社會的長遠禍害。
  「當一個人在Twitter寫上一些具誤導性的陰謀論式言論,卻具渲染力,可能就在一日之間得到數以萬計的理論支持者。」互聯網往往令人只看到接近自己立場的意見,加速言論兩極化,它為社會帶來的衝擊不容忽視。夏洛茨維爾的集會、匹茲堡槍擊案,正正就是在互聯網上發酵進化,是虛擬言論演變成現實行動的典型例子。
 
  這次,美國選民將再一次動用手中的選票決定美國政壇走勢。陰謀論式的兩極社會對壘現象,會否搖擺美國選民的投票意向?參眾兩院重新洗牌,美國選民能否明智選擇理性的代議士,令美國社會、政治遠離被陰謀論劫持的漩渦,也牽涉世界這個命運共同體的未來演進。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