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屢告侵權 手段似不良媒體「新聞敲詐」

【熊猫时报讯】上周,一張黑洞照片的版權,將內地多家商業圖片銷售平台帶入輿論漩渦之中,其中視覺中國及全景視覺網站關閉整頓。但兩家公司近年來以版權名義屢屢興訟的手法,卻引起坊間極大爭議。

視覺中國全景視覺 去年訟案逾7000

若說尊重圖片版權,沒有人比攝影記者更有切身體會。視覺中國旗下涉訟最多的漢華易美天津公司總經理柴繼軍,曾在《中國青年報》從事攝影記者多年。梳理漢華易美,以及北京全景視覺近年來的裁判文書可知,開業均超10年的兩間公司在2016年以前涉及版權類的訴訟數量並不高。但自2017年度始,兩間公司的訴訟一個達962宗,一個達147宗;2018年度該數據分別達2717宗及4571宗;今年截至事發前,此數據分別為689宗和1636宗。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實行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

不良媒體先做負面採訪再商廣告

維護正當版權確需法律支撐。但中青網引述《人民日報》海外版公號俠客島的文章後指出,視覺中國在過去兩年內平均每日需打版權官司8至15宗,頗有「碰瓷(敲詐)」嫌疑。但從法律層面而言,這些版權官司並未明顯違規,近年訴訟量也不能說明判決存在問題。但「先找茬(麻煩)再公關(行銷)否則上法庭」的做派,與被稱為「新聞敲詐」式的內地一些不良媒體經營模式極為相似。

「先進行負面採訪再談廣告否則曝光採訪內容」曾是內地不良媒體經營的潛規則。許多被捉住痛腳的機構為消除輿情或避免麻煩往往就範,有些當事人也樂得「花錢消災」,這有時甚至還導致採訪部和廣告經營部「爭食」的情况。2012年,當時的新聞出版總署等將新聞敲詐和有償新聞列為重點查辦。但時至今日,仍有記者被揭靠這種方式來「搵食」,如2013年6月《購物導報》、《網絡導報》、《中國特產報》被曝光涉嫌新聞敲詐,去年5月的「秋風2018」行動亦通報了5宗假記者和新聞敲詐案例。(明报)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