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眼】今年3月,意大利正式加入「一帶一路」倡議之後,引起了法德兩國的批評,美國更是斥其不應該加入這個「虛榮」的項目。
然而,4月26日,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梅爾(Peter Altmaier)在參加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表示,英、法、德以及西班牙如果達成一致,則希望能夠作為一個整體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倡議諒解備忘錄,而不是單獨加入。
他表示,歐洲國家普遍贊同,願意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
歐洲比任何時候都更歡迎「一帶一路」
此次峰會,除了特梅爾的表態趨於積極之外,剛剛加入「一帶一路」的意大利也對更多的合作躍躍欲試。
峰會期間,意大利經濟副部長傑拉奇(Michele Geraci)明確表示,意大利希望自己的港口能成為「絲綢之路」在歐洲的終點站,希望中國中遠集團的集裝箱貨船在意大利港口卸貨,而不是去法國的港口,不是去荷蘭鹿特丹港。
傑拉奇的一番話也解釋了為何很多歐洲國家陸續開始考慮正式加入「一帶一路」。
瑞士聯邦委員會主席毛雷爾(Ueli Maurer)在參加峰會期間明確表示,將會和中國正式簽署「一帶一路」的諒解備忘錄。而此前,盧森堡也已經正式簽署檔。
瑞士、希臘、匈牙利、葡萄牙等9位歐洲國家領導人都來到了此次峰會中,英、法、德則分別派高級代表與會。對於「一帶一路」,他們各有期待。
可見,雖然歐洲大國對「一帶一路」可能分裂歐盟、帶來債務問題以及合作透明度的問題有所顧慮,但是整體上歐洲領導人對「一帶一路」的態度是歡迎大於質疑。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為何在「輸出貪腐」、「債務陷阱」甚至「殖民主義」如此多的質疑和批評聲中,歐洲國家還是一步步向「一帶一路」靠近,和中國走近呢?
不同於美國對「一帶一路」下的「虛榮」定義,「一帶一路」絕不只是一紙協議,或是一個重回「絲綢之路」時代的美好願景,而是給歐洲國家帶來了真實的利益。陸上貨運線路「中歐班列」或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自2011年首趟班列開行以來,中歐班列在陸上聯通了中國的59個城市以及歐洲15個國家的50個城市。截至2019年3月底,中歐班列已經累計開行超過1.4萬列,運送貨物超過110萬標箱。
中歐班列在中國境內的運行時速可達每小時120公里,從中國到歐洲腹地,一般12至16天就可到達,比傳統海運平均節省10多天的時間,價格方面更是航空運輸的五分之一。
近年來,很多歐洲城市都因為中歐班列而獲益。比如德國的杜伊斯堡, 是中歐班列最大的抵達和集散中心。統計表明,早在2017年,中歐班列已佔杜伊斯堡港口總業務量的20%,這一年杜伊斯堡港口輸送量增長了30%,在德國港口中發展最快。
杜伊斯堡港口通過中歐班列運送標準集裝箱超10萬個,達到創歷史新高的2.5億歐元。中歐班列拉動了杜伊斯堡市經濟增長,僅在物流領域,就給杜伊斯堡創造了6,000多個新的就業崗位。目前,也已有100來家中資企業落戶該市。
德國漢堡港作為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終點之一,則因為中歐班列的高效率、低成本而發展更為迅猛。現在,漢堡港船運業務中,每年有1,000萬集裝箱的輸送量,其中三分之一業務與中國相關。 目前有超過500多家中資企業在此落戶。
除了中歐班列,從海上運輸的方面,希臘比雷埃夫斯港經過中國和希臘的合作運營,全球排名已經從2010年的93名躍升至36名,對希臘直接經濟貢獻超過6億歐元,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1萬多個。
這一切就讓意大利副經濟部長的話不難理解,他認為加入一帶一路是「追回怠誤的時間」,至於外界的質疑,他表示「他們早已得到『一帶一路』的好處,現在卻要我們慎重考慮加入」。歐洲的港口和其他運輸樞紐之間多存在競爭關係,「一帶一路」的機會,意大利不想錯過。
僅從中國中遠海運和青島港共同經營的意大利瓦多港口來看,這不僅可能成為意大利第一個半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而且還能為這個僅有8,000人口的小城提供400個工作崗位。看到德國、法國、荷蘭、希臘港口的發展,意大利自然希望乘上「一帶一路」的快車。
拋開歷史上「絲綢之路」的佳話,也不提歐洲本身在意識形態上就沒有美國一般的執念,面對這樣實在的好處,誰又能輕易說「不」?「一帶一路」在歐洲的成果可能才剛剛開始,現在歐洲國家的態度說明,「一帶一路」絕不是一個只能以中國投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倡議,而是真正可以給歐洲更為發達的經濟體進行合作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