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擊破壞者II」到底是什麼?這要由第一代的「突擊破壞者」項目說起。
「突擊破壞者」始於1970年代。當年美蘇冷戰,蘇聯與東歐華約國家裝甲部隊有顯著數量優勢,北約坦克再好打也有招架不住之虞,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DARPA)於是尋求辦法,能夠快速精準地摧毀成千上萬蘇聯坦克,為北約增援部隊開往前線爭取時間,這項目因此名叫「突擊破壞者」。
▼
+2
「突擊破壞者」當年朝空中、地面兩個方向發展。空中方面由配備新型雷達的作戰飛機,發射並引導精確制導彈藥,這些導彈是子母彈,內藏多枚子彈藥,能覆蓋大面積一次摧毀大量裝甲。地面部分則由火箭炮在偵察機引導下,向同一目標發射精確制導火箭彈。
「突擊破壞者II」則要把類似功能擴至對付艦艇,但具體是怎樣的仍然神秘。美國國防科學委員會(Defense Science Board)2017年一份經過刪節的報告披露,這是一種「能夠在短時間內打擊對手、讓他們的打擊手段失效的能力,這能奪去對手取得戰略勝利的能力,直到美國及盟友能夠發揮傳統戰力予以對付。」
委員會還表示,「突擊破壞者II」針對目標包括艦艇、防空系統、指揮中心、坦克和彈藥庫等。第一代「突擊破壞者」項目的許多裝備目前仍在服役,「突擊破壞者II」顯然打算在此之上擴充,可能會採用新的傳感器、彈藥和網絡技術來部署。美軍在這方面有許多選擇,包括RQ-180隱形無人偵察機,通過配備適當的雷達,可以擴大傳感器的覆蓋範圍。美國空軍新引進的先進戰鬥管理系統軟件,也可以讓作戰網絡更加直觀。
文章稱,美國空軍和海軍也正在購買新型遠程對地攻擊導彈和反艦巡航導彈。美國空軍的「金帳汗國」(Golden Horde)小型智能炸彈,可以用於替換老式的航空火箭彈。美國陸軍也正在研製射程更遠的火箭炮,射程甚至能達上千英里。將這些或類似的系統整合在一起,理論上就能夠快速發現、瞄準並攻擊大量的敵軍坦克和艦艇,從而阻止對手進攻。
不過,「突擊破壞者II」計劃並不是完美的。
美國國防科學委員會解釋,「突擊破壞者II」應該瞄準敵人的後方,但又不能向後太遠。「因為要避免衝突風險的升級,可靠的美國反擊戰略不能依賴打擊俄羅斯或中國本土目標。」此與同時,項目也不能太燒錢。「反制戰略不能依賴於美軍大規模前沿部署,因為成本不可持續。」
委員會還說,即使「突擊破壞者II」能夠對抗目前的俄羅斯及中國軍隊,中俄也有一個簡單的方法來克服它,那就是增加更多兵力。「對手總是可以在戰鬥中投入更多兵力,讓這項目的代價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