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台海訪談給了中國什麼啟示?

【政局】台灣島下現在暗流洶湧,除了兩岸對抗加劇,美、日、歐、澳洲等國正在紛紛介入,俄羅斯也開始在台灣問題上表明態度。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10月13日在接受美媒CNBC主持人蓋姆博(Hadley Gamble)提問時指出,認為台海不會有爆發軍事衝突的威脅。

普京指出,中身為經濟大國,而且以購買力平價來看,目前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沒有使用武力的必要,「透過提升經濟潛力,中國就能夠實現國家目標,我沒有看到任何威脅」。

在此前一天,10月12日,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在哈薩克回答記者有關台海局勢問題時,表示俄羅斯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一樣,認為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俄羅斯的外交政策始終並一直會秉持這一點。

怎麼看待拉夫羅夫到普京在台灣問題上的表態,歸結起來,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第一,俄羅斯被頻頻提問在台海問題上的看法,說明國際社會已經普遍認識到台海當前的危險狀態。

最近以來,台海局勢很不平靜,兩岸的軍事對抗在升級加深,中國大陸推進實現統一的節奏在加快,台灣方面也在推進台獨的同時加緊做戰爭準備,美日澳等蔡英文所稱的「友邦」也在加大介入力度,一些歐洲國家如捷克、立陶宛等不惜得罪中國也要和台灣升級官方關係,台灣海峽正進入了四十多年來最危險的時刻,兩岸三地對此都有深刻感受。

《金融時報》就刊登了「台灣關鍵時刻越來越近」的撰文,指出過去數十年來,美國會否為台而戰的問題還相當抽象,但現在這個問題已經愈來愈迫切了;《紐約時報》也以「美國與中國大陸因為台灣進入危險領域」為題,指出台灣已成為美中日漸分歧與對抗關係中的核心,形容中美台的關係已經缺乏絕緣體,一觸碰就可能引發戰火,甚至指出解放軍武統台灣已變得「可以想象」。

除了美國軍方就台灣問題的表態,10月6日,美國國安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瑞士和楊潔篪會面後接受BBC訪問時明確表示「我就講明吧,我們會採取行動力阻那一天的到來。(Let me just say this, we are going to take action now to try to prevent that day from ever coming to pass.)」台海情勢會如何發展,由此可想而知。

第二,俄羅斯作為一個對台海各方,以及全球時局都有重要影響,但在此前卻就這一問題上表態不多的國家,其戰略底線格外引人關注,美國也在試圖摸清俄羅斯的底線。

俄羅斯是中國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也是一個一個對區域與全球局勢都有重要影響,並且和美日歐等國都有着複雜矛盾與利害衝突的國家,而且中俄曾明確說過雙方合作「上不封頂」,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和態度就特別引人關注。

事實上,俄羅斯在台海衝突中的立場態度,不僅對中國極端重要,對美日歐等可能會在衝突時介入的國家來說也極端重要。CNBC等國際媒體的關注與提問,一方面是媒體自身報道與傳播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在對俄羅斯進行戰略摸底。

第三,普京和拉夫羅夫就台灣問題的表述,體現了中俄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是對中國的外交支持,也是對美台就這一問題的外交回應。

拉夫羅夫有關「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俄羅斯外交政策始終並一直會秉持這一點」的表述,清晰表明了俄羅斯在台灣問題上的原則態度,它不僅有別於美日等在台灣問題上曖昧模糊的「一中」政策,還是對蔡英文「雙十」演講中強調的兩岸「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的明確回應。

普京的表述,表面上看,一些人可能會認為這傳遞了俄羅斯不希望台海發生衝突的立場——從國際政治總要展現「愛好和平」的角度,俄羅斯也有必要站到這個政治正確的高地——但是,完整分析普京的表述就可以發現,他的真正用意是在強調中國實力強大,已經到了不使用武力「就已經能夠實現國家目標」的程度,而不是在反對使用武力。

此外,普京「我沒有看到任何威脅」一句,也否定了美西方最近渲染的中國正在軍事威脅台海與區域穩定的說辭。

特別是,大家應注意到,普京是在回答CNBC主持人提問時做出了以上回答,而CNBC是一家美國媒體。回顧普京之前在接受不同國家媒體訪問時的談話風格可以發現,針對美國媒體的訪問,普京總是習慣採取這種當面回擊媒體誘導性提問的方式。我們看普京這次訪問,這一特點也特別明顯。

當然,普京作為俄羅斯總統,服務於俄羅斯國家利益,因此,在中美俄三角關係下,普京上述講話的更深刻用意與可能在中美產生的反應不言而喻,而這正是普京的可怕與厲害之處,他太清楚如何利用中美俄三角關係最大化俄羅斯利益,太知道中國需要和喜歡聽到什麼,也太知道美國的痛點在哪裏了。

第四,俄羅斯在台灣問題上的利益與角色。

毫無疑問,在台灣問題上,俄羅斯雖是域外國家,卻是重要的利益攸關方。在台灣問題的國際博弈層面,中國需要俄羅斯的支持,俄羅斯自身更不可能在台海議題上缺席。

從俄羅斯的角度,理想狀況下,若中美在台海發生衝突,俄羅斯除了可在中國戰略後方扮演牽制美歐與日本介入的角色,還可以大賣武器,並有機會在中美之間扮演一個「超級調停人」角色,從而大大增強俄羅斯在遠東的國際存在感,和在國際重大事件中的調停話語權,各方面都穩賺不賠。

俄羅斯顯然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作為關鍵第三方,俄羅斯不會很快作最後決斷,不到關鍵時候,其態度大概會是待價而沽。從俄羅斯最近在台灣問題上的表態看,俄羅斯雖在戰略層面有相對傾向於中國的判斷,但在應對層面,還沒有到統一正式外交口徑的地步,或許他們也沒想到形勢會突然如此受關注。

從中國角度看,俄羅斯是否是幫手還難以斷言,但最起碼在普京時代,它不是一個不確定變量,有這一點就夠了。這也意味着如果不能在普京時代解決台灣問題,若以後中美再在台海發生衝突,俄羅斯是否還能扮演中國相對穩定的戰略後方,可能就需重新考慮。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