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Delta到Omicron 新冠變異拆穿抗疫假面

新冠變異病毒Omicron毒株引發全世界高度關注。

【熊猫眼】儘管世界衛生組織11月28日表示,目前還沒有足夠數據證明Omicron危險性大於Delta毒株,現有疫苗仍然有效。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Anthony Fauci)28日說,獲取新冠變異病毒Omicron毒株的完整數據需要大約兩周。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11月28日稱,「它有多大的危害性、傳播會有多快、會不會使疾病更加嚴重,以及是否需要針對它進行疫苗研發,還要根據情況來判斷。現在下結論為時太早。」

但是不少國家採取的行動前所未有。目前英國和歐盟27國以及美國、加拿大、澳洲、印度、以色列等全球不少國家都將南非、津巴布韋等數個南部非洲國家列入禁止入境名單。

南非外交部稱,這些禁令「類似於懲罰南非先進的基因組測序和更快檢測新變異的能力」。非盟官員表示,發達國家應該為Omicron變異毒株的出現負責。「現在發生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這是世界未能以公平、緊急和迅速的方式接種疫苗的結果。這是世界高收入國家囤積(疫苗)的結果,坦率地說,這是不可接受的。」

這樣的國際社會爭論在疫情兩年來並不鮮見。

2019年末2020年初,當時中國武漢爆發疫情,不少國家的撤僑斷航行為曾經引發中國的激烈反擊。

Delta變異病毒最早在印度被發現,隨後擴散至全球。各國當時對印度採取的禁令措施也很嚴厲。到2021年5月歐美英加、中東、南亞、東南亞等幾十個國家都對印度施加了旅行禁令。其中澳洲的措施最為嚴厲。該國當時規定禁止14天內去過印度的人員入境,包括澳洲公民和永久居民,違反規定的人員面臨大約6.6萬澳元罰款或5年監禁,或者兩項懲罰並處。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福奇甚至呼籲印度實施「全國性封城」,強調這是阻止全國疫情蔓延的方法之一。

現如今南非和部分非洲國家的遭遇,並不偶然,反對和口頭聲討也難以改變他國的選擇。

是非對錯莫衷一是,但從過往疫情發酵的歷程,最起碼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其一,每個國家做出的決定都是為了捍衛本國利益。互相封鎖,互相斷航,已是常態,不到萬不得已沒有哪個國家願意做出極端的選擇。沒有必要互相批評,真正應該做的是管控好本國疫情。南非等非洲國家能做的是儘快佈局新的疫情防控措施,學習他國更為有效的疫情應對經驗。

各國都曾經在防控上犯過一些錯誤,但是如何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充分發揮糾錯機制才是關鍵。先進的醫療衛生水平在疫情防控中佔有一定優勢,反應的敏捷,制度的彈性也同樣重要。放眼全球,疫情防控不乏有效的措施,真正的考驗是南非等國學習的速度,應變的能力。

其二,什麼是真正有效的防控,什麼是負責任的對待他國的態度,會伴隨着時間的推移給出公正的答案。

現如今,歐美各國的病例數和死亡人數,早就創下了歷史新高,封城封國早就成了各國應對疫情的常態,從現在看當時中國武漢封城的做法是正確的。如果中國當時的做法違反人權,那麼現如今各國的封鎖禁令又是什麼?如果中國應對疫情不透明不科學,那麼如何解釋中國疫情早就得到了控制,相當長的時間內只有零星病例?

前不久歐美輿論還在批評中國的清零政策,稱中國孤立於世界,但是現在他們如臨大敵,剛剛開禁又重新封鎖的慌亂和中國的一如既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一些國家將疫情政治化,拿疫情透明度和病毒溯源來說事,甚至散播病毒來自實驗室。新冠病毒如果是來自實驗室,為什麼還會不斷進化出新的變異病毒?從Delta到Omicron,說明新冠病毒在不斷自然進化。伴隨着時間的推移,很多謠言已經不攻自破。

疫情常態化是一面照妖鏡,照出了人類在自然面前的脆弱和渺小,同時也照出了人類在應對危機時的不夠團結。爭論、爭吵、互相批評的背後是國際社會處於四分五裂的局面。

疫苗短缺、大國壟斷導致免疫鴻溝的確是事實,這一點短期內很難改變。真正有擔當的大國會在疫情防控中脱穎而出。這是一個全新的戰場。放任疫情在某些地區流行而無動於衷,並不是真正的負責任大國該有的態度,國際舞台會留給有準備的願意伸出援手的國家。自顧不暇者已經事實上從大國神壇跌落。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