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美俄圍繞烏克蘭局勢的對峙延綿數月至今,如今普京劍走偏鋒,承認烏東頓巴斯地區頓涅茨克(Donetsk)和盧甘斯克(Luhansk)二州獨立共和國地位,並派遣「維和部隊」入駐——既沒有如美國所預示的那樣「入侵烏克蘭」,也確實駐兵前線。
對此,拜登又當如何接招?
俄烏局勢並無實質改變
首先,俄羅斯承認二州主權國家地位一事,對俄烏局勢並不會帶來太大改變。
由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組成的頓巴斯地區(Donbass)是烏克蘭境內主要的俄羅斯族聚集區,原本屬於俄羅斯領土,後在蘇聯時代被劃入烏克蘭共和國。而在2014年烏克蘭政變之後,該地區爆發了一系列激進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對俄羅斯族的暴力行為,再加之基輔新政府的反俄態度,促使二州反叛獨立。基輔方面曾派軍平叛,卻在俄羅斯的介入下未能如願。
過去8年內,在俄羅斯的軍事、政治、經濟支持下,二州雖然名義上隸屬烏克蘭,卻已然實際獨立。2014及2015年,在德國、法國、白羅斯的撮合下,俄、烏、德、法四國以「諾曼底模式」達成《明斯克協議》,其核心內容包括承諾交戰雙方停火,從實際接觸線撤軍,以及烏克蘭給予東部兩州法律上的特殊自治地位,並啟動經濟復甦和重建計劃等。
不過,《明斯克協議》以及其後的《新明斯克協議》皆未得到很好的貫徹。在這段時間裏,烏克蘭軍隊與烏東武裝組織的軍事衝突也從未真正停止,時有零星炮火傳出。今年2月17日以來的交火便是最新的例子。
今年2月15日,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通過一項決議草案,呼籲俄羅斯總統普京承認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為獨立國家。該決議草案獲得351張贊成票,16張反對票,另有1人棄權,隨即被轉呈普京。普京亦於2月21日應允通過。
是以,就俄烏關係而言,這紙文書只不過是承認了過去8年頓巴斯二州實際獨立的情況。若說真有什麼大變化,那便是俄羅斯的軍隊、僱傭兵以往只得私下在頓巴斯地區活動,而今卻可正大光明以「維和部隊」的名義駐扎。
竊喜的基輔 亢奮的頓巴斯
2月21日俄羅斯承認該二州主權國家的地位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的表態頗值得人們琢磨:在強烈譴責俄羅斯,強調不會相讓任何領土之外,也表示「我們致力於走和平外交道路」,這是唯一的選項,且正好「看看誰才是我們真正的朋友和夥伴,而誰又繼續僅以言語威脅俄羅斯」。
面對俄羅斯的舉動,烏克蘭總統第一時間的表態竟然依舊堅持以外交手段解決,這說明了什麼?
筆者上周在《「烏克蘭危機」這齣大戲是時候收場了》一文中寫到,基輔方面的當權者其實根本就不想觸碰頓巴斯一事。對2014年以後的烏克蘭中央政府而言,收回頓巴斯其實是件麻煩事,既有財政補助、權力分割、政治分歧等問題,又要擔心頓巴斯成為「特洛伊木馬」。而讓頓巴斯保持實際分裂的現狀,才是最好的:既可以向西方要錢、武器和政治支持,又可以將內部問題推諉於俄羅斯,反正在「大敵」面前,國內的貪腐、亂政都可以被容忍,還可以在國內政治維度樹立「反俄」大旗,以此作為攻訐政敵,推脫自身醜聞的手段。所以烏克蘭才一直拖沓履行《明斯克協議》,遲遲不對頓巴斯地區提供政治、經濟融合等方面措施。怎奈大多數烏克蘭人卻真心希望解決頓巴斯問題,「加入北約是解決烏東問題的最佳出路」也是如今烏克蘭的民意共識。
如今,俄羅斯軍隊入駐頓巴斯了,雖然不是按照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所言的「武裝入侵」為劇本,卻也是實實在在地挺進了美國所承認的烏克蘭領土。這無疑為基輔執政者提供了一套說辭:都這樣了若北約和美國還不出手,那也就不是烏克蘭總統的錯了。
與此同時,另一個如卸重負的便是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領導人群體。應該說,在過去一段時間裏,最「唯恐不亂」的便是這兩個實際獨立的地區政權——無論是來自烏克蘭軍隊的攻擊,還是美國或北約的更進一步舉動,都會是俄羅斯幫助自己的理由。
回望2月17日之後那幾日「烏軍和頓巴斯軍隊在各自否認自己開火的情況下相互開火」之景,只會有兩種可能:或是頓巴斯軍隊誠心攪局,或就是烏克蘭軍隊不受基輔控制——而無論如何,如今的情況對頓巴斯和基輔掌權者而言,其實都算不得什麼壞事。
美俄博弈的「逗號」
那麼,美國呢?
雖然歐美媒體一貫將目下局勢稱作「俄烏危機」或「烏克蘭危機」,但其本質其實不過是美俄博弈的「病徵」。其「病源」從一開始到現在,都在於俄羅斯希望逆轉過去30年間北約持續東擴、不斷威脅俄羅斯安全的趨勢;在於克宮希望建立一個包容俄羅斯的新的歐洲安全格局,而白宮希望「一面維持歐洲盟友的安全,一面確保歐洲盟友一直面對『俄羅斯威脅』」。
而在此之餘,美俄的地緣對峙還摻雜着美國政治的因素:拜登上任13個月以來,既無法從中國討到甜頭,又防疫失敗,並由此面臨經濟停滯、通脹高企的困局,且無論是基建改革的預算案,還是針對黨爭「拉布」的投票規則改革,都無一成功——念及特朗普的強勢歸來和年末的中期選舉,拜登太需要一個契機來展現自己「能幹」的一面了。
由此,便發生了過去數月的一幕:俄羅斯一再向美國發聲,要求美國正視俄羅斯提出的安全保障提案,對之予以嚴肅回復,並不惜以大軍壓陣的方式藉烏克蘭和歐洲盟友向美國施壓;而美國卻一面表示願意與俄羅斯就其訴求談判,一面炒作荒誕的「俄羅斯入侵說」和制裁威脅,對於安全保障談判卻一再拖沓。
所以,普京這番舉措的核心目的,並不是為了吞併一些領土,又或向國民展示自己的強勢——雖然這些都是附帶效果,但普京的核心目標,就是藉此「加大賭注」,逼拜登就俄羅斯核心訴求認真談判。
由此觀之,克里姆林宮這番令全球震蕩的決定,不過是這一輪美俄博弈的「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