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鈎台海局勢 俄軍侵烏影響深遠 「台烏形勢不同」 京視主權領土 台詡戰略價值

【军事】早在俄軍侵烏之前,將台灣與烏克蘭處境相提並論的話題已經出現,到普京出兵後,這種比較更進一步點燃。無論是中方還是台灣當局,都強調台海局勢跟烏克蘭不同,前者建基於「一個中國」原則,後者則強調台灣的地緣戰略價值。在侵烏戰爭爆發前,美國學者大多一直表示,台灣對美國的戰略價值不是烏克蘭可以比擬。但隨着烏克蘭頑抗贏得同情,歐洲大幅修正安全政策看法,尋求提升軍事能力,西方學者則關注北京如何「觀摩」烏克蘭局勢,反映這場抵抗俄軍入侵的戰爭對全球局勢的影響也許相當深遠。

「台灣當局有些人借烏克蘭問題蹭熱點和碰瓷,是不明智的行為。」在俄軍上月24日入侵烏克蘭前一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公開批評台方攀比烏克蘭局勢,她說:「台灣的確不是烏克蘭。台灣從來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個中國原則是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

蔡英文此前稱,台灣長期面對來自中國大陸的軍事威脅與恫嚇,對烏克蘭的處境「感同身受」,到俄軍侵烏翌日,她再強調台海局勢和烏克蘭局勢有本質上的不同,「不僅是台灣海峽的天險,還有台灣在地緣戰略的地位……我們也要鞏固全民心防,加強防範認知作戰」。

俄學者:莫斯科從未稱烏為領土

上述說法的差異反映出不同陣營的觀點。俄羅斯官方智庫「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RIAC)學者博奇科夫(Danil Bochkov)的主張跟中方脗合,他向本報否定台、烏情况相似,「北京視台灣為其歷史上和法律上的領土,而莫斯科雖然提出一些共同過去的歷史引喻,但從未宣稱烏克蘭是其主權領土,也從未暗示任何將基輔劃入其直接政治控制的意欲」。俄方現時宣稱目標只是令烏克蘭保持中立、非軍事化和去納粹化,但普京的開戰演說被質疑多番否定烏克蘭國家地位。

美學者:台助協防日本 牽動美印太部署

西方主流論述承認台烏情况存在微妙但重要的差異。從戰略處境角度,美國一開始已表明不會出兵協助非北約成員國的烏克蘭,但對台灣則維持「戰略模糊」政策,保留美軍援救的迴旋空間。美國外交國安專家普遍強調,無論從經濟(例如半導體生產)、地理位置以至民主價值觀等角度看,台灣以至整個印太地區對美國的戰略重要性,皆非烏克蘭可比。

其中地理位置尤其值得一談。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亞洲安全資深研究員林碧瑩(Bonny Lin)在俄軍侵烏前接受本報電郵專訪,她解釋指台灣在地理上是美國戰略中「第一島鏈」的一部分——第一島鏈即是最接近中國的島鏈,可限制中國力量投射(power projection,即在遠離本土的範圍部署和維持軍事力量)的能力,倘若中國佔領台灣,這會令日本難以防衛釣魚島(日稱「尖閣諸島」)。她指日本有許多人愈來愈覺得防衛台灣對防衛日本殊為關鍵,而日本是美國在印太地區其一最重要和較有力的盟友,「中華人民共和國控制台灣(以至台灣在南海的佔領地段)將會令其更有力在南海行動,以至威脅另一美國重要區內盟友菲律賓」。

烏贏盡同情 歐洲修正安全政策

但隨着烏克蘭頑強抵抗俄軍入侵,西方對烏克蘭戰略價值的看法有明顯變化。儘管北約成員國未改不會直接派兵的立場(包括無意按基輔要求設立禁飛區),但戰事明顯衝擊歐洲各國安全政策觀點,就連原先屢被質疑軍事貢獻的德國,也宣布大增軍費及放棄不向衝突地區運送德製致命武器的政策。

與此同時,俄軍侵烏確有增加美國政界對中方攻台可能性的警覺。其一例子是拜登政府派出跨黨派資深代表團訪問台灣,被解讀為在烏克蘭戰火高漲之際,不忘展示對台灣的重視。美國外交國安圈子則紛紛關注中國會如何「觀摩」俄軍侵烏情况,例如華盛頓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學者葛來儀(Bonnie Glaser)向德國之聲表示,北京肯定會從中偷師以用於其對台戰略,例如觀察北約及其他美國盟友的團結程度以及有多願意承受制裁俄羅斯的代價。

圖-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勢將影響台海局勢與美國印太戰略佈局。圖為台灣“總統”蔡英文在社交平台貼出她(左)周三(2日)接待到訪的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前主席穆倫(右)時,二人皆戴上有烏克蘭國旗顏色、寫有「跟烏克蘭同一陣線」的口罩。(網上圖片)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