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点击】縱使面對國內強烈批評和司法挑戰,英國政府仍原定周二晚(14日)安排包機將首批共7名尋求庇護者遣送至盧旺達處理後續庇護申請,但在出發前最後一刻歐洲人權法院罕有介入,禁止英國將其中一名伊拉克人送往盧旺達,認為他可能面對「不可逆轉的傷害」,結果令整個遣送航班取消。英國內政大臣彭黛玲對此表示失望,但強調不會被嚇倒,將繼續推進有關政策,首相約翰遜更暗示可能退出《歐洲人權公約》。
赴盧旺達包機起飛前1.5小時生變
英國政府花費約50萬英鎊(約472萬港元)包下一架波音767飛機,原定周二晚10時半從威爾特郡(Wiltshire)軍用機場起飛,遣送首批7名非法移民到盧旺達。但在起飛前1.5小時,位於法國斯特拉斯堡的歐洲人權法院(ECHR)就機上54歲伊拉克人KN的個案採取緊急臨時措施,稱遣送安排令KN面臨「不可逆轉的傷害」,阻止英國送走他。歐洲人權法院亦稱,考慮到有證據顯示由英國遣送至盧旺達的尋求庇護者,將無法通過公平和有效的程序以確定其難民身分,並指出英國高等法院也承認就盧旺達是否被正確評估為安全的第三國存在嚴重問題,因此認為KN不應被遣送,直至英國法院7月就這項政策的合法性作出最終裁定。
歐洲人權法院作出裁決後,引發其他機上尋庇護者上訴,最終所有遣送令被取消。內政大臣彭黛玲(Priti Patel)表示失望,並對歐洲人權法院的介入感到驚訝,但強調這不會阻止政府實行計劃,稱法律團隊正檢討有關這次飛機遣送的每一個決定,為下一次遣送作準備。盧旺達政府周二表示,雖然首航失敗,仍致力接收這批求庇者,為他們提供安全和機會。
英脫歐後仍受《歐洲人權公約》約束
針對遣送計劃向政府提出法律挑戰的其中一個組織「拘留行動」(Detention Action),其副主任威爾遜(James Wilson)稱,歐洲人權法院很少介入成員國的法律事務,今次這樣做顯示英國政府遣送政策的「潛在危險有多大」。英國難民委員會(Refugee Council)總裁所羅門(Enver Solomon)認為,政府的遣送政策無法阻止偷渡客來英國,政府必須重新考慮其計劃,就處理人蛇橫渡英倫海峽問題跟法國和歐盟展開對話,找出一個有序、人道和公平的庇護制度。
約翰遜斥求庇者律師「教唆犯罪」
英國雖已脫歐,但仍是專責維護歐洲人權、民主和法治的國際組織歐洲委員會(Council of Europe)成員,因此仍受歐洲人權法院及《歐洲人權公約》約束。在歐洲人權法院介入前,首相約翰遜周二暗示英國可能退出《歐洲人權公約》以便遣送非法入境者,說「很可能」要修改法律,表示會持續審視所有選項。他同日在內閣會議上批評求庇者的代表律師「教唆犯罪」。
偷渡客大增 遣送政策民意分歧
據英國內政部數據,去年有約2.85萬人乘船經英倫海峽偷渡到英國,較2018年大增。為遏止偷渡潮,英國政府今年4月宣布「盧旺達庇護」計劃,與盧旺達簽定協議,支付對方1.2億英鎊(約11億港元),預計將千計非法入境者送到盧旺達,但此舉惹來人權組織和宗教領袖反對,批評做法不人道。人權觀察指盧旺達人權紀錄差。面對國內的司法挑戰,政府首庇遣送盧旺達的求庇者由原本的130人大減至周二只有7人。民眾對政府的遣送政策意見分歧,YouGov本周最新民調顯示,44%受訪者支持該政策,40%人反對。
(衛報/BBC/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