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中東行重置沙特關係 三大挑戰 人權爭議 石油增產 遏通脹救經濟

【政局】美國總統拜登周三(13日)展開中東之旅,焦點落在出訪產油大國沙特阿拉伯,務求「重置」陷於低潮的雙邊關係,以借助利雅得的力量應對油價高企及相應的通脹難題。雙方最主要爭端在於沙特異見記者卡舒吉被殺害一案,拜登政府此前將矛頭指向掌握沙特日常實權的王儲穆罕默德,引發利雅得反彈。但在有求於人下,拜登頂住外界對人權問題的爭議決定出訪,更在美媒撰文解釋。分析認為,事件反映美國受困於價值觀外交與國際社會現實的不兼容情况。

拜登此行是上任後首次中東外訪,行程包括以色列、由巴人管治的西岸和沙特阿拉伯。他在以色列會跟看守總理拉皮德會面,商討以色列國家安全事宜,其後到西岸會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接着飛往沙特阿拉伯,出席在港口城市吉達舉行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CC)峰會,屆時他會與國王薩勒曼及其掌握日常實權的兒子穆罕默德會晤。

白宮發言人柯比表示,美沙領袖預期會討論也門停火、反恐、氣候變化和能源安全等議題。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也稱,拜登此行會促請油組成員國增產,他指這些國家有採取「進一步措施」的能力。但有專家質疑,沙特和阿聯酋的額外產能有限(見另稿)。

卡舒吉案爭議 訪沙特被轟無視人權

然而,拜登最終決定訪問沙特,惹來不少爭議。批評者質疑拜登無視穆罕默德治下沙特的違反人權紀錄,包括上述的卡舒吉命案。

拜登政府在沙特記者卡舒吉遇害案上採取跟前任特朗普政府迥異的處理手法,引發美國和沙特阿拉伯的雙邊關係陷入低潮。例子包括披露美國情報體系的報告,指控在沙特掌握日常實權的王儲穆罕默德是卡舒吉遇害的幕後黑手(穆罕默德本人一直否認),以及對沙特展開有限度的制裁(例如針對76人的簽證禁令)。沙特對拜登政府的態度感到惱火,《華爾街日報》3月更披露,穆罕默德曾多次拒絕美方要求,讓拜登跟其通電話商討石油增產問題。

俄軍侵烏推高油價,引發通脹更為嚴重,令拜登政府面對巨大政治壓力,最終選擇跟產油大國沙特修補關係,但消息傳出後引發美國政壇的不滿聲音。

拜登上周六(9日)投書《華盛頓郵報》,解釋自己出訪沙特的理由。他強調自己對人權的觀點清晰而悠久,但身為總統,令國家保持強大和安全是工作一部分,華府既要反制俄方侵略,又要確保位處上風應對中國競爭等,因此有需要跟影響到結果的國家直接交往,沙特正是其中一國。

美價值觀與國際現實不兼容

《華郵》形容,拜登正面對「以價值觀為基礎的外交方式」跟「現時世界的管治現實」之間的緊張對立。該報引述曾任兩名副總統中東事務外交政策顧問的博蘭(Christopher J. Bolan)指出,對試圖將人權放在美國外交政策中心的目標來說,這次外訪沙特顯然代表重大挫折,但他坦言,跟沙特及其領導層建立雙邊關係符合美國利益,拜登跟穆罕默德會面是不情願地承認這一討厭事實。

(華盛頓郵報/路透社/華爾街日報)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