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會重開 習:2035年成科技強國 測繪物理兩院士奪最高科技獎

【中华】因疫情停辦兩年的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昨(2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中国国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頒獎並演講,重申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50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武漢大學測繪學教授李德仁和清華大學物理學教授薛其坤,國家自然科學獎49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39項,10名外國專家獲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香港專家4項目獲獎

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報道,港珠澳大橋集群工程被評為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此外,香港特區專家和機構參與完成的4個項目,分別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的香港高校學者,分別來自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會見獲獎代表並合影留念。總理李強等其他6名中央政治局常委悉數出席,其中李強主持大會、副總理丁薛祥宣讀獎項。大會同時包括中國科學院第21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17次院士大會。約3000人參加,包括各級部門負責人、兩院院士、部分外籍院士及國家科技獎獲獎代表等。李德仁和薛其坤代表全體獲獎人員發言。

習:中國現代化要靠科技支撐

習近平表示,現在距離實現建成科技強國目標只有11年時間了。他稱要以「十年磨一劍」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意志,只爭朝夕、埋頭苦幹,一步一個腳印把這一戰略目標變為現實。

在講話中,習近平強調,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必須充分認識科技的戰略先導地位和根本支撐作用,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中青年成科技創新中堅

央視新聞報道,中青年人才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通用項目中,45歲以下完成人佔約四成,其中自然科學獎過半數獲獎者在45歲以下。

國務院每年評審一次國家科學技術獎以表彰在各科技及應用領域有傑出貢獻者。始於2000年度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次選出不超過兩名成就卓越、貢獻巨大的個人,由國家主席頒發勛章和800萬元人民幣獎金,如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獎項曾兩度空缺。

國家自然科學獎授予自然科學基礎研究作重大發現者,國家技術發明獎授予有重大技術發明者,兩獎項均不授予組織。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在應用層面作出貢獻的中國公民和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針對為中國科技事業作出貢獻的外國人或組織。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