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國把「超大規模市場」視為發展「動力源」,並陸續在科創和產業發展上取得成效。按計劃日內將發射首批衛星升空的中國「千帆星座」(G60星鏈)計劃,2027年底實現全球網絡覆蓋,2030年達成由1.5萬顆衛星組成的低軌道寬頻多媒體衛星通訊系統,可透過手機直連。路透社報道稱該計劃踏出重要一步,將與SpaceX星鏈爭奪有限的低軌道空間。內地諮詢機構泰伯智庫估計,內地商業航天市場規模2025年可達2.8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有中國版「星鏈」之稱的「千帆星座」,首批組網衛星將以「一箭18星」升空。根據江浙滬9城共建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2021年發布「千帆星座」計劃,包括三代衛星系統,採用全頻段、多層多軌道星座設計,致力為國內用戶提供廣泛、高質的通訊服務。
日產一顆 年產能將增至270
「千帆星座」由上海垣信衛星負責運營,2023年正式啓動,目標今年內發射108顆衛星,計劃一期將發射1296顆衛星。據《上海證券報》報道,負責衛星製造的上海格思航天表示,生產一顆衛星只需要1到1.5天,今年計劃交付50到70顆衛星,此後將年產能增至270顆,「一箭18星」成功後將會嘗試「一箭36星」、「一箭54星」。天兵科技創始人康永來表示,大規模衛星組網發射需求激增,火箭發射企業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發射頻次和運力。
商業航天今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與生物製造、低空經濟並列「新增長引擎」。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建宇表示,「誰先將衛星送上天空,誰就能在太空中佔有一席之地」。西南證券分析認為,低軌道衛星產業的國產化率有望維持高水平有效推動內需。據《科創板日報》報道,內地A股上市與商業航天相關的多間企業近期行情向好。民生證券分析稱,運載火箭、衛星生產製造相關產業有望短期內受惠,衛星通訊應用及服務企業將在中長期迎來發展良機。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經從「用市場換技術」轉向「用市場創造技術」的發展階段。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有一章闡述「全面創新」。當中提及,要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引領作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分析:現代化產業搬太空
從高鐵、互聯網+、人工智能應用,到電動汽車,中國超大規模市場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了強大動能。《學習時報》指出,社會需求是科技發展的主要動力,「需求引致創新」機制,正在為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提供動力和能力。分析認為,如今中國版「星鏈」正把在地面成功的現代化產業發展道路,搬到太空發展。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