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面對特朗普利用關稅作籌碼,愈來愈多國家互相建立經濟伙伴關係,其中不乏美國最親密的盟友,反映美國關稅壁壘築得更高,其他國家卻在調降應對,例如被特朗普點名下一個開徵關稅對象的歐盟,單在過去兩個月便達成3項新貿易協議。《紐約時報》指出,特朗普對美國盟友開徵關稅,等於鼓勵其他國家自行組建將美國排除在外的貿易聯盟和網絡。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柯克加德表示,這個趨勢或許不是所有國家的首選,但在美國拒絕更開放的經濟秩序下,這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去年12月,歐盟與4個南美國家達成協議建立全球最大貿易區之一,覆蓋8.5億人口的市場。兩周後,歐盟又與瑞士達成貿易協議,上月也與墨西哥達成新貿易協議,同意對更多商品實行免稅。歐盟與馬來西亞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磋商暫停13年後,兩國上月也宣布恢復商討。
除了歐盟,今年5月東盟將與由6個中東國家組成的海灣合作委員會(GCC)在馬來西亞開會,大馬已邀請中國參與該會議。中國將更新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協定。英國最近也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CPTPP)。巴西與墨西哥也商討要擴大雙方的貿易協議。
歐盟外長警告歐美貿戰令華漁利
歐盟周一(3日)舉行非正式峰會,歐洲領袖們警告特朗普威脅擴大對歐盟關稅,可能引發跨大西洋貿易戰導致兩敗俱傷。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Kaja Kallas)表示,貿易戰沒有贏家,如果美國與歐洲之間爆發貿易戰,「那麼在一旁偷笑的將是中國」。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歐盟意識到美國貿易關係中的「潛在挑戰」(意即新關稅),但已做好應對準備。她昨又稱,歐盟準備好與美國展開艱難的談判,以保護自身利益。《華爾街日報》報道,歐盟內部官員花了幾個月草擬應對美國關稅威脅的方案,包括可能針對美國政治敏感州份的產品徵關稅,這做法類似於加拿大近日威脅要採取的報復關稅,以及歐盟在特朗普1.0時對其鋼鋁關稅的報復措施。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