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美國多家傳媒周一(4日)報道,美國運輸部長兼太空總署(NASA)署理署長達菲本周將公布加快於月球部署核反應堆的計劃,目標於2030年前在月球設立一座100千瓦級核電站,並同步推動以新一代商業太空站取代國際太空站。美媒指計劃旨在搶佔登月主導權,抗衡中國及俄羅斯於未來10年內聯手推動月球核能基地的威脅。NASA高層承認「這是為了贏得第二場太空競賽」。
根據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取得的署方文件,達菲(Sean Duffy)已下令NASA於60天內徵求業界就100千瓦級核反應堆提交設計方案,並於30日內委任專責官員統籌項目,目標最遲2030年發射。文件明言,核裂變表面電力(Fission Surface Power,FSP)技術是未來月球及火星載人任務能源架構的關鍵。達菲強調:「推動這項技術不僅支持未來月球經濟與火星發展,更是鞏固國家太空安全所必需。」
達菲在指令中特別提及,中國及俄羅斯已多次宣布計劃於2030年代中在月球建立核反應堆及基地。達菲警告,若中俄搶先,或會「劃設禁入區」,屆時將會嚴重限制美國及其他國家在月球的行動空間。
憂中俄搶先 「劃設禁入區」
達菲接受霍士新聞訪問時強調,太空競賽講求時效,誰能率先在月球戰略地帶部署設施,即可取得未來太空規則的主導權,「月球某些特定區域極為關鍵,誰先到就能插旗。我們知道中國也想搶先,所以速度最為重要」。
太陽能難維持月球基地長期運作
月球一天(自轉一圈周期)相當於地球約4星期,當中包括約兩星期白天與約兩星期黑夜,極端環境下僅靠太陽能及電池難以維持基地或航天器長期運作。核能因此被視為唯一長遠可行的能源。NASA早於2022年已資助3間企業研發40千瓦級反應堆,本次計劃則要求規模提升至100千瓦,足以應付約80個美國家庭用電,並全面引入商業競爭。
達菲亦下令加快取代現時國際太空站(ISS)的進度,改以商業化方式批出建造合約。NASA計劃於公布徵求建議書後6個月內,最少批出兩份新一代商業太空站合約,希望2030年前有新太空站升空。
專家質疑技術未成熟
整體規劃呼應特朗普政府聚焦載人太空飛行的方針。白宮已提出預算案,建議2026年增加人類太空飛行經費,同時大幅削減其他項目,包括削減近五成科學任務資源。不過有專家指出,現時多項核心技術,包括SpaceX的「星艦」登月艙仍未成熟,質疑NASA首次載人登月任務能否如期於2027年實現。
(Politico/霍士新聞/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