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美】美國對所有中國貨品加徵10%關稅生效當天,中國昨日宣布連串反制措施,包括對美國煤炭、農業機械等部分進口商品加徵10%至15%關稅,又對用於國防工業的稀有金屬實施出口管制,以及用法律手段反制,如對美國Google公司展開反壟斷調查等。針對中美新一波貿易戰升溫,專家認為中方反制措施具針對性,試圖讓美國回到談判。
煤車油等最多加15% 10日生效
涉及進口總額遠低美
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墨西哥與加拿大加徵25%關稅暫緩實施(見另稿),但對中國的新關稅2月4日起生效。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昨日宣布,美國政府2月1日以芬太尼等問題為由,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關稅;經國務院批准,自2月10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具體包括對美國進口煤炭、液化天然氣加徵15%關稅;對美國進口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等加徵10%關稅。
彭博社報道,中方這項「報復性關稅」涉及自美國進口總額139億美元(約1084億港元,佔去年中國自美國進口總額8.5%)商品,遠低於美國對價值5250億美元(約4.1萬億港元)的中國商品加徵10%的全面關稅,而美國原油去年只佔中國進口量1.7%。
鎢產量全球八成 反壟斷法涵境外
中國商務部和海關總署同日宣布,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將鎢、碲、鉍等稀有金屬納入出口管制,未經許可不得出口。其中,鎢廣泛應用於航空和汽車等領域,也是軍需品製造的關鍵材料。中國是這些關鍵礦產的主導生產國,鎢和鉍產量佔全球約80%。
法律手段反制方面,國家市監總局昨宣布,因谷歌公司(Google)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依法對其開展立案調查。中國《反壟斷法》不僅規管境內經濟活動,同時亦規定,「境外的壟斷行為,對境內市場競爭產生排除、限制影響的,適用本法」。
向WTO提訴 兩美企列不可靠
中國商務部昨表示已就美國加徵關稅訴至世貿組織(WTO)爭端解決機制。商務部亦宣布把美國PVH集團、因美納公司(Illumina)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指它們「中斷與中國企業的正常交易」、「對中國企業採取歧視性措施」。服裝集團PVH曾因抵制新疆棉遭中方調查。因美納是全球領先的基因測序供應商。
對於中國推出連串反制措施,彭博社引述專家分析稱,中國的回應「慎重而恰當」,「讓北京看起來是在有所作為,但實際上不會被視為招致進一步的報復」。美國大西洋理事會研究員宋文笛指出,關稅是一種談判策略,「這就是為什麼最新一輪的報復非常有針對性和選擇性」。
習特擬在措施生效前通話
白宮發言人早前表示特朗普將於本周內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時間落在中國關稅措施生效前。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向本報指出,北京對特朗普的關稅措施早有準備,其反制具針對性,針對美國的生產企業、出口產品、重要稀土,「因為美國就是要搞再工業化」;而北京也知道若不強力反制,以特朗普的性格會得寸進尺,「必須及時有效回擊,以讓他回歸到中國的第一階段貿易協定或進行談判」。
《華爾街日報》早前報道,中國有意與美國就關稅談判,初步提議包括恢復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該協議於2020年1月簽署,中國承諾在2017年的基礎上,擴大從美國採購和進口逾2000億美元(約1.56萬億港元)的製成品、農產品、能源產品和服務。
圖 – 圖為美國加州洛杉磯港貨櫃碼頭。因應美國政府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關稅,中國國務院昨日批准2月10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徵10%至15%關稅。外界關注中美「關稅戰」影響全球貿易。(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