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加拿大國會大選周一(28日)正式投票,在自由黨10年執政應對生活成本上升不力下,最大反對派保守黨原來勝算高,然而美國總統特朗普加徵關稅、揚言接管加拿大等,卻顛覆了選情。3月接替杜魯多出任總理的卡尼,將競選信息明確聚焦於來自特朗普的威脅,令自由黨支持度後來居上,勢締造加拿大選舉史上最戲劇性的逆轉之一。專家分析認為,選情反映保守黨及其黨魁博勵治試圖將選戰焦點從特朗普轉移到其他議題的努力大致失敗。
選前最後衝刺階段爭持激烈,加拿大廣播公司(CBC)近期每項民調指標,自由黨都領先其他政黨7至8個百分點,但上周六自由黨錄得42.5%支持度,保守黨為38.7%,兩者相差收窄至3.8個百分點。
卡尼批博勵治缺經濟觸覺 貿戰難擔大旗
上月9日接任總理的自由黨黨魁卡尼(Mark Carney)雖從未擔任民選公職,但曾任加拿大央銀和英倫銀行行長的他強調自己憑環球金融經驗,能成為應對特朗普變幻莫測貿易政策的理想人選。卡尼上周六到多倫多以西城市米西索加拉票,抨擊特朗普發動關稅戰擾亂全球經濟,並「背叛」加拿大這個盟友。他又批評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缺乏經驗和經濟觸覺,不能在貿易戰中有效領導國家。調查機構益普索(Ipsos)上周一發布的民調顯示,46%加拿大人認為卡尼政府執政表現佳,值得連任,比4月13日同類調查指標增加兩個百分點。自由黨爭取在眾議院343席中取得過半成為多數派政府。
保守黨聚焦生活成本 吸年輕選民支持
相反,保守黨和博勵治雖亦有批評特朗普,但仍把競選主軸放在攻擊前任總理杜魯多2015年起執政的失敗。博勵治上周六先後到溫哥華和安大略省拉票,歸咎自由黨執政下經濟表現差勁,令加拿大面對美國保護主義挑戰時脆弱不堪。
博勵治聚焦生活成本問題的策略,在年輕選民,特別是年輕男性中引起共鳴。對35歲以下的加拿大人而言,博勵治象徵着變革,結束過去近10年杜魯多領導下的自由黨統治——博勵治時常稱之為「失落的自由黨十年」。對這一代人來說,如何負擔得起住房及日常開銷,遠比加美關係來得重要。自3月上任以來,卡尼也已努力與杜魯多時期的政策劃清界線。
然而,現年45歲、在國會已有20年資歷的博勵治,面對特朗普因素與卡尼取代杜魯多的換將行動,顯得束手無策。
正如政治分析師鮑爾斯(Tim Powers)形容,這場充滿驚奇的「奇特選戰」並非保守黨原本設想的局面。他指出,保守黨原本希望「能更多聚焦在民生負擔等議題上」,並認為博勵治「原以為對手會是杜魯多」。麥基爾大學政治學家貝蘭德(Daniel Beland)認為,選情走勢反映保守黨及博勵治試圖將選戰焦點從特朗普轉移的努力大致上已失敗。
(法新社/Ipsos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