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点击】誰是男子足球世界盃決賽周的首支亞洲參賽代表隊?答案是印尼,不對,還差一點——時值1938年,印尼尚為荷蘭殖民地,故以「荷屬東印度」名義出賽,惟首圈即0比6不敵匈牙利出局。
事隔約86年,印尼終再度接近世盃,上月初主場一球小勝中國後,躋身亞洲區外圍賽第四圈。然而,荷蘭殖民歷史並未消失,反成印尼成績突飛猛進的關鍵變數——在足總會長推動下,印尼近年加速引入荷蘭出生成長但有印尼淵源的歸化球員。這種歸化政策也曾惹來非議,甚至有國會議員質問何時停止,但當地足球評論員向本報表示,在成績亮麗下,社會反應對這政策目前是正面多於反面。
對國足入球者 「留居者」外祖母棉蘭出世
在上述擊敗中國之役,印尼正選陣容中有7名「歸化兵」,當中6人是在歐洲落班的荷蘭出生球員——射入全場唯一入球的24歲前鋒奧尼羅美利(Ole Romeny),其背景正是印尼最新歸化政策的縮影。
在荷蘭土生土長的奧尼羅美利去年11月才選擇代表印尼,今年2月入籍,3月首披印尼球衣出賽,到5月隨國家隊到峇里集訓時,才是人生首次踏足印尼。他之所以能轉籍,全因有一位在印尼第三大城市棉蘭出世的外祖母,但這位女士也不是印尼原住民,而是荷屬東印度(Dutch East Indies)時期在現今印尼領土出生及定居的荷蘭白人殖民者,也就是所謂的「留居者」(blijvers)。
2019年,伊里亞萬及申台龍分別接任印尼的足總會長和國家隊主帥,重拾2010年展開卻效果不彰的歸化政策,這次優先考慮擁有印尼血統的海外球員,確保球員與國家有文化和家庭上的聯繫。到2023年國有企業部長托希爾(Erick Thohir)接掌足總後,更加快招攬荷蘭歸化兵的速度,甚至將觸手伸至像奧尼羅美利般沒有已知印尼原住民血統的「留居者」後代——自2020年以來,印尼已吸納近20名歸化球員,當中15人在托希爾上任後才入籍。
自己人vs.外人 球評人:公眾看法複雜
印尼足球評論員迪亞高巴斯羅(Diego Basro)向本報表示,印尼人對引入歸化兵的看法複雜——有些人認為只要他們身上流着印尼人的血,就有權入選國家隊,不應被當作外人,但也有評論質疑會降低本土球員的入選機會。他指部分人難以將歸化兵視為「100%印尼人」,不止因為他們並非來自本土足球體系,也因為他們文化上遠離大部分印尼人,甚至不會說印尼語。在他自己看來,這些歸化兵確跟印尼有連結,「儘管這連結難被稱為強烈,當然一些(歸化)球員比其他(歸化球員)有較強烈的連結,我們也看到有些球員致力跟其根源建立連結,這是好事」。
按國際足協(FIFA)規定,若球員父母或祖父母出生於某國,即使非該國公民、非當地出生、甚至非長期居住者,都可申請代表該國出賽,這點正是為何印尼會望向荷殖「遺產」。
成績立竿見影 歸化兵反對聲減
荷蘭殖民統治印尼長達350年,原為荷蘭商人看到香料貿易商機,到荷蘭政府接管後曾有強迫勞動的歷史,到20世紀初「印尼民族覺醒」運動冒起。二戰期間荷屬東印度被日本攻佔,到1945年8月日本承認戰敗投降後,獨立運動領袖蘇卡諾即宣布印尼獨立。荷蘭一度派兵企圖恢復殖民統治,但最終(印尼獨立戰爭)戰敗撤離。印尼獨立後,許多「留居者」、印荷混血以至一些印尼原住民移居荷蘭,形成龐大的印尼僑民社群。時至今日,荷蘭有逾150萬印尼裔人口,涵蓋第二、三、四代,大多在荷蘭社會中成長。儘管這段歷史談不上美好,2022年荷蘭時任首相呂特更就印尼獨立戰爭期間荷軍的「系統性及極端暴力」道歉,但現今荷、印兩國的關係不算惡劣。迪亞高巴斯羅直言,荷蘭和印尼之間的殖民歷史當然會一直在印尼民眾腦海,「但大部分人以正面方式看待」。
如今看來,這場「荷蘭化」立竿見影,令印尼能與亞洲一線強隊抗衡,世界排名由2022年12月的151名升至本月的118名,甚至得到獨立以來躋身世盃決賽周的最佳機會。
「近期的成績肯定大大幫助支持陣營形塑公眾看法。」相對於歸化政策加速初期的反對聲音,迪亞高巴斯羅坦言,印尼公眾目前頗為支持歸化球員以提升國家隊表現的構想。他說:「主教練(古華特)在最近幾個比賽日的調兵遣將也顯示,本土球員仍有機會入選,部分在效力球會上陣時間不多的歸化球員並沒有在那幾場賽事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