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首台國產商業電子束光刻機近日投入市場,精度達到0.6納米,專攻量子晶片、新型半導體研發的核心環節,有望助力國產晶片研發製造突破國際封鎖。
《杭州日報》昨(14日)報道,浙江大學余杭量子研究院研發的100kV電子束光刻機「羲之」,性能媲美國際主流設備的同時價格低於國際平均水平。「羲之」的外觀酷似大型鋼櫃,研發團隊表示,「羲之」光刻機通過高能電子束在矽基上「手寫」電路,精度達到0.6納米、線寬8納米,可靈活修改設計而毋須掩膜版,適合晶片研發初期的反覆調試。
生產效率低 暫無法量產晶片
此類設備受國際出口管制,國內科研機構長期無法採購,「羲之」投入商用後有望打破困局,目前已有多間企業及科研機構與「羲之」團隊洽談。
報道形容,「羲之」進入應用,標誌着量子晶片研發從此有了「中國刻刀」。有分析指出,「羲之」採用的電子束光刻(EBL)技術精度高、成本較低,但生產效率遠不及極紫外光刻(EUV)技術,暫時僅適用於晶片科研、設計,無法用作晶片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