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香港沦陷 始于半岛酒店336号室 老师领学生重返关键现场

皇后大道东洪圣古庙后山上,如今已围封,但昔日却是坐落一间名为「千岁馆」的日本旅馆,供高级军人享用的慰安所;旁边更有一间「千岁花坛」的食肆,是日本上流人士「蒲点」。(黄永俊摄)

  【熊猫时报讯】75年前的圣诞,并非普天同庆,而是香港苦难序幕。日军连环轰炸18日后终攻陷香港,1941年12月25日,进入「三年零八个月」黑暗时期。

  除如常欢渡节日以外,今天亦是回顾及反思历史的契机。中华圣洁会灵风中学历史与文化科老师李家宏,周三(21)与学生跳出课本,走过偏佈历史痕迹的湾仔、中环及尖沙咀,为同学翻开香港这一页沦陷史。

  他们走到半岛酒店前,重返历史现场,「就在半岛酒店的336号房,时任总督杨慕琦签下投降书。这是一个决定香港命运的重要地点。」

  倒带75年前12月8日早上,日军发动闪电攻击,轰炸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拉开太平洋战争序幕。是日清晨,更突然空袭启德机场及深水埗军营,海陆空连日轰炸香港,令香港守军处于「捱打」状态,「新界沦陷以至九龙失守,只用约十日时间,日军可谓势如破竹。」李老师说。他边讲边带著三位历史学会学生,走到尖沙咀半岛酒店门前,重返关键历史现场,「就在半岛酒店的336号房,时任总督杨慕琦签下投降书。这个是一个决定香港命运的重要地点。」不过,李笑言,336号室已今时不同往日。

  细说沦陷期湾仔「娱乐区」

  18日保卫战争告终,「三年零八个月」日治时期正式开始。李老师们与同学走到当时日本人聚居的湾仔,原来日军当时将此地划成「娱乐区」。「不过,不是给你的娱乐,而是给日本人的娱乐。」日军于湾仔骆克道一带,设立多间予军人使用的慰安所,而他们身后的皇后大道东洪圣古庙后山上,如今已围封,但昔日却是座落一间名为「千岁馆」的日本旅馆,供高级军人享用的慰安所;旁边更有一间「千岁花坛」的食肆,是日本上流人士「蒲点」。

  李指,他们所经过的庄士敦道,正是日军翌日长驱入城的路线,最高长官酒井隆更宣佈放假三天,「不是香港人放假3天,而是日军放假3天,为所欲为,如日军强行到养和医院,强姦护士、女病人、甚至女性尸体。」中三苏绰琳同学随即瞪大眼说:「黐线!」李回应:「对,战争就是很黐线的事情,亦是相当残忍及无血性。」

  读沦陷史不只著眼于苦难

  「三年零八个月」深切悲痛历史,李老师认为除让同学反思战争祸害,亦是香港史重要一环,认识到香港的角色与定位,并非只是弹丸之地,「整个太平洋战争中,香港位处重要战略位置,日本要有这个地方,就可以南进攻东南亚地方,不知是不幸定有幸。」

  其次,18日攻防战,一万二千名来自加拿大、英国、印度及华人的守军,一齐奋战日军,「多元文化的种族结合,为同一目的奋力,正是香港特色」。同时,亦了解到当年日本对港的极权统治彻底失败,令英国战后接管香港,治港态度有「180度」的转变,「开始善待华人,以前是英国对华人的区间」,而总督杨慕琦亦提出政治制度改革,意图开展民主化进程。

  不过,李叹部份港人对这一段历史,仍是一知半解,甚至「跟感觉走」充斥愤慨情绪,而不是进一步反思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原因、日本民侵华与民族主义的关系等。故他不时希望透过额外的导赏团,让历史走入生活:「历史对于我而言,不在书本裡。历史如果脱离生活,意义就会变得好低。历史就是生活。」

  「历史对于我而言,不在书本裡。历史如果脱离生活,意义就会变得好低。历史就是生活。」

  –历史与文化科老师李家宏

  盼初中中史确立香港史重要性

  目前初中西史及历史文化科的课程纲要,分别订下以两节及四节课堂,讲述日治时期的香港;而中史的课程纲要则未有列名沦陷史教节时数,只列入附录供参考。

  李家宏认为课程框架合理,但关键是香港史本身于课程的定位,未以切身的本地角度出发,直接影响教科书对沦陷史的著墨,以他所用的教材为例,仅有两页纸篇幅,未有陈述这段历史的影响性。「香港史在中史课程上,只隶属于汉朝发展的其中篇章;历史课程上只附属于世史纲领下。是否可反思中学课程上,同学为何对于香港的理解,会越来越平面及片面?只是认为香港隶属于中国,而从没有想过香港自己本身的独特性及定位。」

  目前初中中史课程修订,于明年5月将进行第二轮谘询,谘询文件大增香港史部份,李期盼能确立自19世纪香港对中国历史影响的重要性,「初中时学生会有几多接触、理解及研究本地历史?
始终学生们活在香港,过去所发生的事,他们一定要知。」

歷史團走到中環匯豐銀行總部,對出的兩頭銅獅「史提芬」和「施迪」都曾經歷戰火洗禮,細看獅身原來「彈痕纍纍」。(右一)李指,淪陷期間,日軍物資短缺,曾將兩隻獅運返日本,險被熔掉取銅。(左一)何瑋縉說,最深刻是它們身上的子彈孔,「你知道銅是有多堅硬,你就會知道子彈威力有多大,反映戰爭如何激烈,民間的苦況和慘況。」(黃永俊攝)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