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省南昌的西汉海昏侯墓,1月时出土「齐论语」竹简,经研究确认为失传1800多年的「齐论语」。(取材自微博)
1月在中国江西省南昌的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齐论语」竹简,经研究确认为失传1800多年的「齐论语」。研究人员近期将进行解读和修复,论语失传的2篇可望重现世人眼前。
环球时报报导,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大量文物中,有5200多枚竹简,这些竹简被专家、学者认为是整座海昏侯墓出土的最重要文物之一。其中失传1800多年的「齐论语」竹简,已经完成扫描工作,未来将会做文字释读。扫描结果显示,这些竹简内容大约分为论语、易经、礼记、医书、五色食胜、悼亡赋和签牌、奏牍等8个部分。
在公开的竹简图片上,反面写有「智道」,正面写有「孔子智道之阳也,阳阳云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汉代知、智互通,先前公布的海昏侯墓出土的竹简上就将「论语」中「知者乐水」一句写为「智者乐水」。
据报导,专家表示,这枚竹简上所书写的「智道」,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载「齐论语」第22篇的篇题「知道」,基本可以确信,海昏侯墓出土竹简「论语」确实是失传1800年的「齐论语」。
「论语」在古代有三个版本,分别是古论、鲁论和齐论,其中齐论在汉魏时就已失传,其和另外两个版本的最大差别在于多了「知道」、「问王」两篇。
(综合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