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赫古都尼尼微 IS魔爪摧折摩苏尔

 

  约拿古墓的秘道,成为IS收藏古董的秘密地点。(资料图片)

约拿古墓上的清真寺,遭受IS破坏

  【熊猫时报讯】摩苏尔,位于伊拉克北部,前身是亚述帝国的古都尼尼微,曾先后历经波斯帝国、萨珊王朝、阿拉伯帝国及奥斯曼帝国等统治。儘管于战争的铁蹄下,摩苏尔多次遭到重击,但至少作为一个富有历史价值的古城,摩苏尔仍保有一股典雅的气度。直至2014年6月,以执行回教「圣训」为名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攻佔摩苏尔,才是噩梦的开始。

  IS进驻摩苏尔后,要求城内的基督徒改信回教,或缴交宗教税,为免屈服于IS淫威下,市内50万人星夜逃走,古城顷刻之间成为「死城」。以逊尼派回教徒自居的IS成员于进城后,亦屠杀至少600名监狱囚犯,当中大部分为什叶派回教徒,务求以软硬兼施的方法,将摩苏尔的基督教色彩洗去,并以IS的恐怖主义色彩取而代之。

  根据基督宗教的《圣经》,先知约拿受神的差遣,前往古都尼尼微宣讲悔改。当中经文明言:「耶和华说:『这蓖麻不是你栽种的,也不是你培养的;一夜发生,一夜乾死,你尚且爱惜;何况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并有许多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约拿书
4:10-11)可见于阿伯拉罕诸教中,尼尼微有重要的地位及意义。

  然而,IS扬起回教的旗帜,但却完全没有对摩苏尔留情,其中约拿的墓穴被大肆破坏;城内的教堂及纪念馆等场所,在IS的控制下,亦被肆意改建;古物石板上的内容被改写;以推土机、锄及炸药毁掉城内最少66处古建筑及基督教和回教的圣地遗迹,逾一千份的珍贵手稿亦下落不明。

  一名负责摩苏尔一带古迹保育的考古学家直言,文物保护人士对于古物的毁坏极为焦急,只能在城市几近光复前,把握时间以IS用于运送古物至黑市出售、位于约拿古墓的迷宫地道,每天在迂迴窄道中需要蜷缩着身体,靠着陶土所发出的潮湿气味,在漆黑中找出尚未被运走或摧毁的文物。

  考古学家承认「地道每天出现塌陷,随时都有倒下来的危机」的同时,IS同样忧虑大肆搜刮文物,会导致山下整片墓地出现坍塌危机。因此,他们主要向易于搬动的陶器下手。至于伊拉克政府军在渐渐解放摩苏尔之际,亦已从地道中成功掘出107件保存良好的陶器,包括亚述时期守护神人首翼牛像(Winged
bull)的大理石壁画雕塑,以及刻有楔形古字铭文的浮雕等。

  对考古学家而言,这些发现相当重要,除了展示当时古人的外形面貌,也令世人了解亚述时期的古文明艺术。而对于一般的大众来说,在只馀上少量文物作凭弔的情况下,对摩苏尔所留下的印象,却可能只是一片碎瓦颓垣,及漫天连连的烽火。IS,或许已接近覆灭,但其对文明的摧残,却会为历史留下另一个印记。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