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与中国深化合作 首提南海行动「非军事化」王毅称10+3合作机制成果最显着

  

今次东盟外长会在马尼拉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熊猫时报讯】正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东盟外长会及系列会议发表《联合公报》,公报说明各方共同关切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规划,其中深化「中国-东盟合作」成为重要基调。在热点南海争议方面,公报对填海造地仅表「关切」,而非「严重关切」,说明东盟内部对此是有分歧的。首次提到声索国和其他国家的南海行动要保持「非军事化」。
本报两岸组报道

  「拥抱变革,融入世界」是本届会议主题,东道主菲律宾外长卡耶塔诺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东盟维护地区繁荣稳定的决心,称本次会议是「东盟各国作为伙伴拥抱变革的黄金机会」。会上各方关心的话题透露出变革意愿,认为现在的亚太国家对于发展问题的重视程度已经超过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等传统因素,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本地区的基本态势。

  「一带一路」有助地区安全

  中国专家认为,东盟这一转变体现出区域经济合作对安全合作起到「支撑功能」。从「互惠互利」到「亲诚惠容」,「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务实合作正是中国寻求与地区内和世界各国利益对接最大公约数的有效尝试。而未来亚太安全构架将超越冲突与对抗,追求互利共赢的模式。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他国务实合作战略都对地区安全有积极影响。

  东盟各国外长周日晚了发表《联合公报》。公报在「中国-东盟合作」的章节里表示,东盟认识到中国在本地区不断增长的作用,强调中国的经济增长继续有利于本地区。分析人士指出,该表态意味中国和东盟的互利合作成为当下东盟成立50周年这个重要节点之时的一个重要共识,具有承前启后作用;既是对歷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指引。

  中国与东盟地理位置靠近,通过中国南海紧密相连。消息人士介绍,《公报》中涉及到中国的内容总体比较积极,对中国-东盟关係发展的成就给予非常充分的肯定,涉及南海部分的篇幅较往届有所减少,基调也趋于积极。《公报》肯定过去一年,经过共同努力,南海局势整体趋稳,并据《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达成「中国南海行为准则」(COC)框架。

  公报未採「严重关切」措辞

  尽管个别国家在涉南海方面对填海造地表示「关切」,但公报未採用「严重关切」措辞,说明东盟内部对此是有分歧的,并非东盟整体对此事有关切。此外,公报还首次提到并强调了声索国和其他所有国家在所有行动中,保持「非军事化」和「克制」的重要性,重申《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避免可能使形势进一步复杂并加剧紧张的活动」的条文。

  公报中对「非军事化」的要求体现绝大多数力量对区域内普遍和平的追求。分析人士指出,此举明显指向南海的域外国家美国。美国凭藉军力强,海外基地多,频频介入南海问题,是南海地区军事化的最大推手。

  另讯,外长王毅昨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上表示,10+3合作成为东亚合作的主渠道,并发展为亚洲地区最完善、成果最显着的合作机制之一。中方始终是东亚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并认为可借鑑东盟成功经验,将东盟共同体蓝图延伸至东亚合作平台。

  东盟共同体伸至东亚平台

  王毅在会上表示,今年是10+3合作启动20周年。20年来,10+3合作歷经两次金融危机洗礼,成为东亚合作的主渠道,并发展为亚洲地区机制最完善、成果最显着的合作机制之一,为推动东亚国家对话合作、促进地区发展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从10+3合作的三点重要启示包括完善机制建设是保障,加强务实合作是动力,促进区域一体化是方向。

  他又指出,中方始终是东亚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背景下,10+3应担当起东亚合作主渠道的重任。要为10+3的可持续发展指引方向,可借鑑东盟成功经验,将东盟共同体蓝图延伸至东亚合作平台;发挥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作用,争取尽早达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係协定(RCEP);加强在减贫、中小企业等领域合作。

  东盟各国外长充分肯定10+3作为区域合作主渠道的作用,积极评价10+3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希望中日韩继续加大投入,帮助东盟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希望11月马尼拉10+3峰会取得更多务实成果,深化经济、金融、基础设施、人文等领域合作,更有效应对恐怖主义等。中日韩外长表示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希望尽早达成RCEP,维护自由贸易体制。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