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面对学术界压力,剑桥大学出版社在中国的网站重新发表《中国季刊》被删除300多篇文章。
在此之前,剑桥大学出版社在中国的网站删除300多篇在《中国季刊》发表的文章。
《中国季刊》总编提姆‧普林格莱(Tim
Pringle)发表声明说,“经过与剑桥大学出版社的官员会晤,《中国季刊》被告知,剑桥大学出版社打算在其中国网站立刻重新发表被删除的文章。”
他说,“《中国季刊》将继续发表文章,并采用严格的双盲同行评审机制(Double-Blind Peer
Review),不考虑文章主题和敏感性。”
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负责出版的《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中300余篇包括六四、文革、西藏和台湾等敏感话题的文章从剑桥大学的中国网站上撤下,立即引发学术界的反弹。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当天发表文章指出,《中国季刊》虽在国外发行,但在中国设立了一个服务器。文章作者强调西方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做出适应性调整,西方媒体可以批评这些西方机构"没骨头",为中国市场的"五斗米"折腰,而不是批评中国;强调中国有关部们依法行政,无可指责。

学者反应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孙沛东在微博上说:“《中国季刊》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后者在中国设有服务器,而且跟中国有商业往来。这大概是国外一流中国研究期刊,难以抗拒这种审查要求的原因。从顶级中国研究期刊开始,接下来,我们应该会看到更多国外中国研究期刊,凡是跟中国有商业往来的,都会在"中国审查"面前脆弱不堪。”
而在上周五相关消息公布前,读者范围更小且收费较高的海外学术刊物似乎一直没有遭遇审查压力。
(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