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今日头条创办人张一鸣:人才没有上限

  【熊猫时报讯】中国也许以低工资和规模庞大的工厂而闻名。不过,作为时代变迁的象徵,一位初创企业创办人愿意为优秀员工支付市场上最高的薪酬,这种策略迄今为止颇具成效。

  北京位元组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是创办人张一鸣倾注心血的企业。这家公司最出名的产品是手机应用程式「今日头条」,汇集了来自数百家媒体的新闻和视讯。上线五年以来,这款应用程式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新闻服务平台之一,日活跃使用者高达1.2亿。

  今日头条有望在2017年实现年收入约25亿美元,收入主要来自广告业务。据熟悉情况的知情人透露,这家公司最近的估值超过200亿美元,与马斯克(Elon
Musk)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估值大致相当。

  这家总部设在北京的公司因其招聘策略而备受争议。位元组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从百度和腾讯等网际网络巨头挖走顶尖人才,有时甚至加薪50%,并且提供股票期权。张一鸣并不为此感到抱歉。

  「我们的理念是支付市场上最高的薪酬,招揽最好的人才,」34岁的张一鸣在该公司总部接受採访时说,这是他首次接受外国媒体专访,「这家公司想要做到最大,你就需要最好的人才。」

  当被问及市场上最高的薪酬具体是多少时,他的顾问有些侷促不安,想要转变话题。张一鸣却挥挥手不以为然。

  他说,「人才没有上限,薪酬也不设上限。」

  根据熟悉该公司招聘情况的知情人透露,优秀员工每年可以获得100万美元的薪水和奖金,外加股票期权,总薪金可能超过300万美元。张一鸣拒绝就具体数字发表评论,仅表示大多数员工更喜欢股票而不是现金。

  显而易见,这是企业在最令人羡慕的领域展开的人才争夺战。中国最资深的人工智能工程师现在的年薪往往高达100万或200万美元,不过其中大部分都是股票。据知情人士透露,另一家初创企业最近愿意在完成特定目标的情况下,为员工提供四年高达3000万美元的薪酬方案。

  这是中国迎来泡沫时代的迹象。从2013年到2016年,中国的风险投资金额飙升了10倍,达到500亿美元左右,引发企业展开人才争夺战,使外界担忧创业市场投资过热。网约车巨头滴滴出行、团购网站美团点评和今日头条现在都跻身估值最高的私人持股公司行列。

  今日头条可能尤其容易受到衝击。不同于中国几乎所有其他的初创企业,今日头条没有与三大网际网络巨头(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集团)之一结盟。而三大巨头都在改进自己的新闻应用程式,抢走今日头条的业务。

  「在新闻聚合领域,有五六种不同的选择,因此存在增长问题,」New Street Research分析师布德里(Kirk
Boodry)说,「这个领域的增长将放缓。」

  张一鸣没有坐以待毙。他高薪招聘的原因之一就是雄心勃勃的扩展计划,该公司正在开发十几款新应用程式。其中一款是今日头条的英文版本,致力于让美国人体验这款中国现象级产品。

  不过,该公司的投资者对于这种风险有充分的认识。红杉资本中国(Sequoia Capital China)执行合伙人、位元组跳动投资人沉南鹏(Neil
Shen)说,「他们需要不断地发展。」

  北京位元组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的总部所在地前身是北京的一座航天博物馆,设计了可以开合的屋顶。通风良好的办公大楼只有两层,而二层地面到屋顶高达14.2米,大约是普通办公室高度的四倍。

  张一鸣在福建龙岩长大,父母为公务员,他是家裡的独生子,在南开大学先后就读于微电子和软件工程专业。

  他很早就了解到技术的影响力。在大学期间,他经常为其他学生修电脑。有一次,他帮助一个女同学修好了电脑。这位女同学为表示感谢请他去吃饭,于是浪漫的开始成就了他的婚姻。

  毕业后,张一鸣参与创立了四家公司,包括中国第一家模仿Twitter的网站和房地产资讯网站九九房。在此期间,他还在微软公司中国分公司短暂工作过,不过因为感到无趣而很快离开了。

  他通过观察中国上班族不断改变的阅读习惯,产生了创办今日头条的想法。他经常在地铁站外面看到卖报纸的人,可是几个月后这些人就消失了。他意识到,当时人们在用手机阅读。与此同时,他也了解到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在不断地进步。

  「我一直在想,是否有全面普遍的方法可以使用所有这些功能,」张一鸣说,「所以我离开了自己创办的公司,创立了另一家公司。」

  2012年,张一鸣开发了这款应用程式,并于同年8月上线,很快就流行起来。

  今日头条应用程式从一开始就是为移动装置开发的。点选程式可以看到几个标籤下面的新闻列表。你可以选择关注名人的动态(比如小米公司创办人雷军),也可以创建兴趣标籤(比如时尚或体育)。今日头条与其他许多新闻聚合产品的区别在于,这款应用瞭解每位使用者的阅读喜好,从而相应地调整推送内容。

  今日头条投放广告的方式类似于谷歌和Facebook。如果人们搜索意大利餐厅或韩国流行歌手的新闻,搜索结果旁边就会弹出相关的广告。如果他们浏览时尚资讯或财经新闻,有针对性的广告也会出现资讯流中。

  不过,今日头条的商业策略仍然存在争议。这款应用程式从数百个来源(报纸、视讯服务和网站)抽取内容,然后在自己的伺服器上提供内容,这样人们往往不会访问新闻来源的网站。这种做法引发了湖北和江西等省份多家报纸提起的版权诉讼,而搜狐公司等线上网站也认为头条本质上是在剽窃他们的报道。

  张一鸣说,这些诉讼是在他的公司筹集风险资金的时候就开始了。他的应对之策是与媒体合作伙伴达成协议来分享收入。今日头条还创建了平台,让个人为这款应用程式生产原创内容并获得报酬。

  这些举措并没有平息争议。2017年春天,腾讯起诉称今日头条侵犯其版权。媒体企业认为头条无权使用他们的内容,除非双方同意达成协议。

  「妨害诉讼是我们行业裡非常普遍的竞争策略,但是这些没有影响我们的业务。」北京位元组跳动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企业发展的高级副总裁柳甄说,她指出该公司也起诉了腾讯和其他竞争对手。

  这场争论引起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官方报纸的关注。《人民日报》曾在网站上发表了三篇评论文章,都提到了今日头条,呼吁外界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强对新闻服务的监管。

  今日头条实现成功的策略基本上与大多数媒体机构的做法截然相反。该公司依靠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来发现报道,进行格式化,为每个读者推送个性化的新闻资讯流。今日头条没有人工编辑。张一鸣说,「我们相信科技。」

  这项策略似乎颇有成效。今日头条的估值是《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母公司新闻集团(News
Corp.)市值的两倍,是拥有166年历史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市值的七倍。

  张一鸣是否能捍卫他的商业模式却是另一回事。布德里认为,日益激烈的竞争给今日头条带来了真正的风险。这家初创企业的高估值是基于日益增长的使用者和积极投放广告带来营收的快速增长。但是他认为使用者增长正在放缓,没有投放更多广告的空间。

  「他们已经非常大力地去赚钱了,」布德里说,「很难看到这家公司的增长空间。”」

  张一鸣表示这家公司一直都颇具竞争力。他说,2017年使用者和收入实际上都在加速增长。他说,「我们正在做很有创新性的工作。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我们都不是简单地效仿美国公司。」

  事实上,位元组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全球劳动力市场最具竞争力的领域之一争夺人才。根据招聘资料公司Paysa的统计,美国人工智能人才的薪资也在飙升。

  该公司联合创办人拉杰(Nikhil
Raj)说,在美国,知名项目的博士可以达到40万美元的起薪,而经验丰富的人工智能工程师经常能赚到七位数的薪水。

  儘管薪资方案和商业行为存在争议,但是张一鸣并没有放弃他雄心勃勃的计划。被问及竞争者担心今日头条打算僱用200名人工智能工程师(考虑到该领域人才有限,这是个很大的数目),张一鸣回答说,这不完全准确,「可能超过200人。」

(彭博社)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