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踩红线打破战后多年禁忌 中方表态

   

特朗普曾访哭墙

      【熊猫时报讯】美国总统特朗普颠覆中东多年来的宗教平衡,将宣布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有分析认为,特朗普此时将耶路撒冷列为以色列首都,除了是兑现竞选承诺,另一目的是要为明年初出炉的国家安全战略“试水温”。

  上海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讲师王鹏认为,特朗普女婿、白宫高级顾问库斯纳负责制定的美国中东和平政策,将于明年初揭晓;前者此时宣布迁使馆,可能是放风测试外界,但更可能的是,特朗普不打算解决巴以和谈问题,加上他在中东缺乏整体战略,故将问题零敲碎打。他续指,特朗普的表态及库斯纳团队的政策制定,均缺乏与阿拉伯国家沟通,故难以获得后者理解与支持。

  另外,英国广播公司(BBC)表示,特朗普此时承认耶路撒冷,纯粹是为满足其以色列支持者选民,以兑现竞选承诺外,别无其他原因。美国《大西洋月刊》曾指出,特朗普的做法与处理伊朗核协议时类似:先作出重大声明会落实,但没有全面实行。

  美国总统特朗普一意孤行,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此举无拟是放弃美国数十年来坚持的以巴共存两国方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PLO)早前形容,特朗普的做法犹如两国方案的“死亡之吻”,势刺激区内极端主义,并打击各方构建和平的希望。

  所谓两国方案,是指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以及以巴两国共存,即巴勒斯坦在1967年前于约旦河西岸、加萨地带及东耶路撒冷停火线建立的独立国家,与以色列和平共处。目前约有50万犹太人,居住在1967年以色列占据的约旦河西岸及东耶路撒冷地区约140个犹太人定居点,这在国际法里是违法行为。

  各界1978年在大卫营及1993年在奥斯陆,分别就以巴问题的作历史性对话。此后联合国、阿拉伯国家联盟、欧盟、俄罗斯及美国一直坚持,两国方案为解决以巴冲突的最终手段。但现在特朗普却颠覆美国多年来的以巴政策,令本来已十分复杂的中东局势乱上加乱。

  国际紧密关注此事。中国、“以色列死敌”伊朗及联合国均于周三(6日)回应,明显对特朗普的决定不予支持。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周三下午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提问,指美国将耶路撒冷视为以色列首都的举动,定会令中东的局势升温;强调中方对此非常关注;认为各方都应紧记地区和平的重要,避免在以巴问题上引发新的冲突。发言人表示,中方始终坚定支持和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支持巴人民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支持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拥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我们呼吁各方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致力于通过谈判解决分歧,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

  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则炮轰特朗普的决定“不成熟及失败”。于联合国负责中东和平事务的专员姆拉德诺夫(Nikolay
Mladenov)同日表示:“我们对于这件事引起的反响必须非常小心,有关耶路撒冷的未来,必定要有详谈及协商。”

        土耳其总统厄多安表示,如果美国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土耳其将与以色列断交。

  正与受美国支援的反抗军交战的敍利亚政府亦谴责美国的做法“危险”及“鄙视国际法”;天主教教宗方济各则呼吁各方应尊重耶路撒冷现时的平衡状态,自言对于近日的状况非常忧心。

  不少人认为,实现以巴和平的行动将因此告终。美国明显的偏袒立场也会使其失去巴方信任,使长期以来美国在以巴问题上所作努力付诸东流,此举可能会引发伊斯兰国家普遍的反美、反以情绪,损害美国国际信誉和影响力。耶路撒冷最终地位一直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衝突中最棘手和最敏感的问题。一旦美国承认耶城是以国首都,将被视为偏见,迳行决定应留待磋商的议题,摒弃国际间对这座圣城的共识。

  此外,美国驻伊斯兰国家外交人员人身安全也可能因抗议活动而受到威胁。逻辑上,美国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可以很简单。华府在当地已有一个领事馆,大使馆仍在特拉维夫。最简单的作法,就是两处名称互换,大使馆换至耶城,领事馆改到特拉维夫。不过,美国基于安全考量,应不会立刻搬迁。

  联合国一九四七年通过分治决议,将耶路撒冷视为可分割的国际城市,但在一九四八年,以色列独立后一年爆发的战争,导致耶城东西分裂。一九四九年战后签下停火线「绿线」,由以国控制西半部,约旦则掌控包括旧城的东半部。一九六七年六日战争期间,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东部并将其兼併,但并未获国际承认。直到现在,整个耶城都在以国控制下。

  以色列一九五○年宣布定都耶路撒冷,曾有十三国在耶路撒冷设大使馆,但一九八○年联合国通过决议案要求迁移,这些国家都照办。多数国家都未明确表明认定的首都地点,但各国驻以大使馆都设在特拉维夫。

(综合报道)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