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 近两年来,北韩导弹的频频试射举世瞩目。尽管不断有国内外技术专家通过比对分析,试图解释北韩导弹技术飞跃背后的原因,但直到近来俄罗斯一家著名导弹设计局文件的披露,才更为清晰地描绘了北韩导弹崛起的轨迹。美国在北韩导弹开发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间接的“神助攻”作用。
澎湃新闻报导,在俄罗斯境内乌拉尔山脉东麓下的小城米阿斯,坐落着闻名世界的马季耶夫火箭设计局,这里既创造了单枚即可抹平整个法国的“撒旦”液体洲际导弹,还创造了长期以来被认为与北韩新型弹道飞弹存在密切技术关联的苏联R-27型潜射弹道飞弹。
在苏联解体后数月,由美俄两国调查员及科学家组成的一个联合调查组已就苏联的重要遗产——潜射弹道飞弹家族的处置达成了协议,旨在将大批潜艇及其导弹转作和平的航天发射用途。但是,美国政府随即为这一协议设置了诸多障碍,令其搁浅。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的科研单位必须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华盛顿邮报日前报导,1993年夏,一些来自马季耶夫火箭设计局的俄罗斯火箭专家抵达北韩,为其导弹项目提供总体蓝图和技术指导。2016年4月,北韩密集试射“火星”-10弹道飞弹;2016年8月,北韩在半岛东部海域成功试射“北极星”-1潜射弹道飞弹;2017年5月,北韩接连试射“火星”-12远程导弹和“北极星”-2潜射导弹,7月更完成了“火星”-14导弹的试射,其技术进步之快令人惊奇。
根据公开图像资料比对,这些北韩导弹与苏联R-27型潜射弹道飞弹均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美国情报人员绘制的“北极星”-1草图,与R-27在结构外形上几乎一模一样。
华盛顿邮报认为,R-27导弹与北韩导弹之间的技术关联无疑是显而易见的,美国对于冷战结束后没有设法阻止苏联技术人员流失的做法,不免感到悔恨。正是美国政府内部的人为阻碍,使得将苏联军事遗产转为民用的想法无法付诸实施,直接导致了大批前苏联地区科学家与技术专家出走他国。
(世界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