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触动美国神经背后有何焦虑?

  

    「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的目标是,在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最终在2049年成为制造强国前列。(资料图片/视觉中国)

      【熊猫眼】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上周公布了针对中国进口商品的500亿美元关税提议,该提议会否落实,在60天内便知分晓。莱特希泽在报告中一番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言论,突显了此轮中美争端之中,不只于贸易争端以外的博弈——更是一轮中美围绕未来的争斗。

  在这份301调查报告中,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直言,500亿美元关税提议是针对「中国以政策强制要求美国企业向中国本土企业转移科技和知识财产。这些政策帮助中国推进高科技产业,巩固了『中国制造2025』等计划的落实」——数个小时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Twitter上表示,「我们并非在与中国打贸易战」。他说的并没有错。

  美国真正想要的,确实不是贸易战,而是如何保住自己面对中国崛起时的领先地位。细节上,这体现在此次301调查报告中针对中国在高科技产业的长期规划,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自动执行功能高档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设备、新能源装备、高铁装备、生物医药等;宏观层面,这突显了美国面对中国从一个「世界加工工厂」转型为「高科技产业领军者」的焦虑。

  面对挑战美未自我提升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表示,「从报告内容上看,(美国贸易办公室)提出的很多问题并不属于违反多边或双面贸易协定或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美国此次发起的301调查,名义上是保护美国企业在涉及技术转让、市场准入、投资等方面遭受不平等待遇的保护措施,实质是两国经济力量对比和竞争形势发生变化后,美国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实施战略遏制和打压」。

  莱特希泽亲自指出「中国制造2025」,并且针对该规划中涉及高科技产业的十大重点领域发起征税提议,更令美方的这种担心表露无遗——一旦未来中国在这些领域形成成熟的技术能力和先进制造能力,中国就不单单将在玩具公仔、衣物等小商品制造业超越美国,更将在当下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技术领域直逼美国,在美国制造业方面最尖端的优势领域发起挑战。

  早在去年11月,莱特希泽便在接受霍士新闻采访时表示,「中国希望能在所有高科技和尖端产业中领先。他们这么做是很聪明的,他们正为了对他们有益的事情付出行动,这是他们应该做的。」

  这样的表态本身并没有问题,中国发展进程中,在向世界提供机遇的同时,也确实为他国带来挑战和压力。然而,面对这样的挑战和压力,美国现届政府似乎决心采取打压对手,而非自我提升的方式。

  与其像其他国家一样,在符合WTO的规则下,提升产业技术薄弱环节、支持研发面向未来的关键技术、投资公共研发平台或实验室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增加教育资源,培训未来尖端产业人才,现在的美国政府显然选择了通过仰仗自已是全球第一大国地位,借着打压他人的方式来维持自身地位。

  在面对挑战时,选择以这样的方式来面对,自然是美国的自由——这也是西方历史中当旧有大国面对新型大国挑战时,最常见的应对方式,否则西方也不会有「修昔底德陷阱」之说。

  这样的打压手段风险极高,最后的结局也往往是两败俱伤。然而这样的手段,也恰恰是最容易实施的。毕竟,要让美国政府从长远考量出发,基于美国现况设定并推行长期发展政纲,其好处要到数年后方能显现。而现在的华府不需要为十多年后的美国负责,特朗普政府所需要做的,只是塑造强硬的对外形象,展示出自己的施政成果,从而为共和党赢得今年下半年的中期选举,乃至为2020年争取连任做铺垫。对一个处于严重社会撕裂的美国民选政府而言,长期产业规划这种「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事,实与「为下届政府做嫁衣」无异,培养自己又怎如打压对手来得容易?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