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眼】今天是美国参议员罗拔甘迺迪(图)遇刺身亡50周年,他遇刺时只有42岁,正为取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全国奔走,在1968年这动荡之年,给予不少人希望。他在胜出加州初选当天在三藩市遭暗杀,重蹈兄长的覆辙,留下永远的遗憾。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挟着被遗忘的蓝领上台之际,罗拔甘迺迪在今天仍然甚具启发。
争总统提名82天打破阶层族裔藩篱
罗拔甘迺迪(RFK)出身显赫,在兄长当总统期间出任司法部长权倾一时。不过约翰甘迺迪1963年遇刺改变了他,令他敢于说出所想并化为行动,在1968年角逐民主党总统提名,挑战民主党建制。
「两个不是」可成民主党出路
1968年,先有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美国深陷越战泥沼,学运达高潮,社会分化加剧动荡不安。打着反越战旗号的罗拔甘迺迪走访全国,探访黑人社区、移民劳工、贫穷的白人家庭,跟遭社会遗忘的一群建立关系,82天的竞选活动成功将自由派精英、白人蓝领、黑人及拉美裔团结在一起。
RFK当年令人眼前一亮,主要是他在动荡不安的岁月令人感到希望,他的死亦恍如「希望之死」。对于最终没有入主白宫的罗拔甘迺迪,其影响一直众说纷纭。
今天的美国社会两极化跟1960年代堪可比拟,民主党1960年代因为越战和民权运动现裂痕,到今天则因为「离地」而让特朗普有机可乘。
罗拔甘迺迪当年能否维系民主党是永远无法回答的问题,但他指示的解决之路——「不是精英主义的自由主义、不是种族主义的民粹主义」却可能是民主党经过2016年总统大选惨败后的出路。随着中期选举临近,民主党人能否从RFK学到什么,可能正是反击特朗普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