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美国总统川普宣布对价值五百亿美元的进口中国产品开征惩罚性关税,并赌中国暂时不会跟他摊牌;但结果如何并不确定,而且需要一段时间。
华府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甘迺迪表示,「问题在于川普政府是否当真想与中国谈判,还是先画开一条口子,之后才认真与中国谈判?」
以下是未来数周到数月间可能出现的四种状况:
一、双方各退一步:一个月前,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当时美国财长米努勤表示政府「将把贸易战按住」,不会对中国开征关税,也使美国接受中国增加采购美国产品的希望提高。但就在之后几天内,双方又从谈判桌撤回。
现在双方似乎不大可能在短期内和解。美国高级官员十五日表示,美国聚焦于结构性改变中国的科技产品交易方式,要求北京停止强迫美国企业转移技术;北京表示不会同意对「二○二五中国制造」计划做重大改变。
二、中国让步:国家主席习近平一再表示,要捍卫现行全球贸易秩序,并推动经济转型。一旦发生贸易战,将会干扰中国政府的经济管理工作,而中国五月经济表现已经减缓。
对美国最有利的情况,就是中国在科技问题上退让,并开放更多美国产品及服务进口。
三、美国让步:中国列出的报复清单中,包括一系列的农产品,如黄豆、高梁及棉花,这对农业州将是重大打击,而农业州在二○一六年大选时普遍支持川普。因此川普现在的动作可能是在暗示他不仅想要继续谈判,而且的确想要先解决短期问题,而非长期问题。
四、全面贸易战开打:双方可能不会很快就解决问题,且情况可能迅速升高。双方都不愿示弱。川普的大票仓是「锈带」传统工业州,这些州受「全球化」的打击甚重。由于十一月美国国会即将举行期中选举,他必须安抚他的政治基地。
习近平的长期战略,是使中国成为全球的科技领导者。如果美国要求中国对基本经济模式做系统性的改变,可能使双方处于长期紧张状态。
彭博资讯经济学者预料,贸易战对双方经济成长的直接影响有限;但如果伤害到企业与消费者信心,伤害将会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