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贵州平塘县克度镇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熊猫时报讯】中国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李国平日前在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太空探索与人类未来」分论坛上透露,中国将于2020年和2028年进行两次火星探测任务。其中,首次任务中的火星探测器将于2021年到达火星。此外,「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目前已发现44颗新脉冲星,明年将开始搜寻地外生命。本报两岸组报道
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日前在北京举办,中国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李国平会上介绍,中国目前正规划深空探测工程,初步明确了4次任务。第一次任务计划在2020年7月发射火星探测器,预计经过10个月的飞行,于2021年到达火星,着陆火星表面并进行巡视探测。其后计划在2028年左右进行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采集火星土壤返回地球。
2030年前后开展木星探测
此外,中国还将进行小行星探测,并在2030年前后开展木星系探测和行星系探测。目前火星第一次探测任务正在实施,后面3次任务正报请国务院批准。
中国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今年12月将在月球背面软着陆。以此为起步,中国月球探测第四期工程将在2030年前初步规划4次任务。其中第一次任务是嫦娥四号,第二次任务计划为第二次采样返回。接着,中国计划在月球南极和北极实现探测器着陆探测。其后,中国计划再建设月球科研站。
在火箭领域,据李国平介绍,长征八号新型火箭正在研制中,该火箭配置了2台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捆绑了2台2.25米直径液体助推器,计划于2020年发射。中国还正开展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的论证,瞄准深空探测需要,计划在2028年首飞。在太空进出方面,中国正在开展天地往返可重复使用运输系统研究,探索火箭助推器自动回收。
在卫星方面,李国平介绍,针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将加强利用航天技术监测全球气候。目前有两颗卫星已立项启动,在地球物理场探测方面,中国启动了电磁监测卫星;陆地观测卫星领域,中国将发展L波端差分干涉SAR卫星和SAR地理观测卫星。
另据央视昨日报道,「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首席科学家李菂在日前举办的天文国际论坛上透露,FAST运行近两年来,已发现44颗新脉冲星。完成调试后,FAST将在明年验收,开始全面执行脉冲星计时、搜寻地外生命等科学任务,并对中国科学家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