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被強徵勞工及遺屬。
【熊猫时报讯】在中日兩國關係逐漸轉好之際,日本三菱公司針對二戰期間強徵勞工的賠償問題,擬於今年內設立基金與中國受害者展開最後協調。若設立基金並賠償遺屬能實現,將成為中日史上人數最多的和解範例。
日本三菱公司在2016年6月曾以向每人支付10萬人民幣為主要條件,與受害者達成和解協議。在中日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的今年,雙方正針對在今年內設立基金一事展開最後協調。若跨過設立基金的最後難關,對受害者遺屬賠償將成為可能,以史上最多、人數3,765人為對象的中日和解範例將確立。
日不承認中國人擁索賠權
基金秉承和解協議,管理三菱方面的出資,對持有繼承權的原勞工遺屬是否符合領取條件進行確認。設立後首先將以數百人為單位展開支付。基金除追蹤調查不知去向的原勞工和遺屬,還將在日本建立紀念碑和進行慰靈追悼項目。首次出資時,三菱方面將支付1億日圓(約合691萬港元)的紀念碑建設費以及2億日圓(約合1,382萬港元)的調查費。
據戰後發現的日本外務省報告書,二次大戰期間共約3.9萬中國勞工遭日方強徵,三菱材料公司的前身三菱礦業株式會社及下屬公司接收了3,000多人,其中逾700人在二戰期間死亡。日本政府根據1972年《日中聯合聲明》,認為中國在放棄國家間索賠權的同時也放棄了個人索賠權;日本最高法院也於2007年裁定不承認中國人擁有索賠權。
此後,中國受害者團體與三菱展開個別談判,三菱2016年與被擄勞工受害者團體達成和解協議。多名日中消息人士透露,中方受害者團體掌握有千人以上的遺屬。此前在創建組織的協調上花費了時間,但近日組織已基本決定以「歷史人權和平基金」為名,由日中聯合成立。基金管理三菱方面的出資,確認持有繼承權的原勞工遺屬是否符合領取條件。
韓勒令日本企業賠償勞工
據悉,目前三菱已經對10餘名在世者實施了支付10萬元,但由於負責對繼承權等展開相關調查與確認的基金團體未設立,對遺屬還未履行支付。若實施支付,似乎也將對其他戰後補償問題造成強烈影響。
韓國最高法院日前下達了勒令日本企業賠償勞工的判決,引起了各方關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言人張梅稱,「強徵和奴役勞工是日本軍國主義在對外侵略和殖民統治期間犯下的嚴重罪行」,中方一直敦促日方誠實面對歷史,採取負責任的態度,希望日方妥善處理同受害國之間的歷史遺留問題,並為與亞洲鄰國發展面向未來的關係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