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聚焦中美博弈】12月2日上午,中美領袖剛在阿根廷G20峰會後的餐會上,達成了貿易戰90天的休戰協定。不少輿論便開始為本輪峰會「尋找贏家」:似乎不是西風壓倒東風,便是東風壓倒西風。
然而,今次休戰的結果不過是符合雙方利益的權宜之計。隨著產業政策、科技等「硬骨頭」被擺上臺面,未來90天仍存有不少變數。
習特會結束後,中美兩國官方也先後釋出新聞稿,細數本輪談判中獲得的成果。美國國務院聲明稿中提到:「中國已同意向美國購買數量可觀的農業和能源產品」,亦提及「習近平主席以極佳的人道主義姿態,同意將芬太尼列為受管物質」。
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發出的聲明,重點則落在「兩國元首同意,中美關系一定要搞好」。聲明提及雙方領袖將保持密切交往,以聚焦合作、控管分歧,更表示兩國將朝向「取消所有加徵關稅方向,加緊磋商,盡早達成互利雙贏的具體協議」。
從雙方聲明看來,華府更在意美國在今次談判中取得多少「現成成果」。中方同意購買大量美國商品,對主打「貨出去 錢進來 美國發大財」的特朗普自然至關重要。而北京方面同意列管芬太尼,也回應了大部分美國民眾對藥物濫用的關注,連帶為特朗普增分。
對於中國而言,應承這兩項要求算不上失分。一來,中國本就有全球最嚴格的毒品管控,對結構變化多樣的芬太尼同樣深惡痛絕,今次決定嚴管不只是回應美國,也為了堵上國內毒品犯罪的缺口,更可塑造「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另一方面,加大商品進口,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本是中國既定政策;選擇多買美國貨,對北京和華府來說都是雙贏。
中國早前在上海舉辦進口商品博覽會,向外界宣示深化改革開放的決心。(視覺中國)。
回看王毅的聲明,中國當下目標旨在維系中美關系。過去幾個月的情況證明,盡管關稅給中國經濟帶來一定沖擊,但難改變中國經濟成長的基本趨勢。但若中美走上全面對抗之路,北京便難集中精力投入經濟建設,必須應付美國在安全、經貿、外交領域掀起的「新冷戰」。對北京而言,當下中國仍處在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保證中美關系平穩實屬要務。
峰會結束後,有人認為中國同意進口美國商品,是中國的退讓;也有人認為特朗普并無一鼓作氣,「打垮中國」,是美國的退讓。這樣的理解未免太狹隘了些。
事實上,中美兩國只是在當下做出最符合兩國利益的決定,更沒有放棄底線。雙方在知識產權、產業政策方面的分歧,則有待未來三個月協商解決;如果不在其他問題上先行達成共識,這些議題的談判也將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