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在德國權威周刊《明鏡》(Der Spiegel)任職7年的著名記者拉羅提斯(Claas Relotius),歷年來獲獎無數,卻在上周被揭發其多年來的深入調查報道,有至少14篇全屬「個人創作」,其後更被《明鏡》報警指控他借假故事騙取捐款。
何以一個享負盛名的資深記者會淪落至此?
德國「年度記者」:造假只是「怕失敗」?
報道造假爆出後,拉羅提斯立即辭職,並向《明鏡》解釋:「這不是為了製造新爆點,而是出於對失敗的恐懼。當我愈來愈成功,不能失敗的壓力就愈來愈大。」
拉羅提斯本月初才剛獲得德國「年度記者」(Reporterpreis)的殊榮,評審員指他對於一名敘利亞男生的報道「輕快,帶有詩意,又切身」。不過,現在《明鏡》就指出拉羅提斯對於敘利亞孤兒的報道,不單是「無中生有」,而且拉羅提斯更借此公開募捐,並將善款收歸自己的銀行戶口。
如果此事屬實,拉羅提斯的「老作」,並不只出於其對失敗的恐懼。
《明鏡》錯怪好人 威信盡失
《明鏡》事後雖然刊登23頁的報道,詳細列明其編輯團隊的過失,不過這份有70年歷史的周刊,一直以擁有最出色的事實查證組聞名,而它在德國讀者群極廣,每期售量超過70萬份,網上讀者更超過600萬,如今聲名似乎一朝喪盡。
拉羅提斯的造假之所以會爆出,全因《明鏡》記者摩拉勞(Juan Moreno)鍥而不捨、不顧被炒風險的對拉羅提斯「窮追猛打」。
事緣摩拉勞與拉羅提斯早前一起進行在美國與墨西哥邊境的採訪,不過拉羅提斯在11月出版故事的主人翁卻被他形容為「不願出鏡」,因此沒有刊登照片。可是,摩拉勞卻發現同一個人早已登上《紐約時報》,於是向上司提出質疑。
摩拉勞自己亦承認拉羅提斯在公司「深得人心,謙虛而且充滿魅力」,因此《明鏡》編輯選擇相信後者,更指示摩拉勞不要再查究事件,而且周刊內部更有不少人認為事件全是摩拉勞加害拉羅提斯的圖謀。
在全公司的巨大壓力之下,摩拉勞依然故我,作出明查暗訪,最終尋得被拉羅提斯大幅報道的兩位受訪者,卻發現兩人都完全沒有見過拉羅提斯。
雖然今日《明鏡》承認多得他們其中一位員工揭發事件,不過其信譽大受打擊,更被德國極右政黨「另類選擇黨」(AfD)將之作為「高質素媒體失效的證據」。
「個人創作」範例:典型特朗普支持者的形象
拉羅提斯的造假報道,很多時候幾乎全是「個人創作」。他在2017年2月曾到訪3個星期的美國明尼蘇達州小鎮弗格斯福爾斯(Fergus Falls),更有居民在網絡上發表長文,對拉羅提斯的報道逐點作反駁。
2017年2月時值特朗普剛上任總統一個月,當時「尋找誰是特朗普選民」成為一時大熱的新聞題目。弗格斯福爾斯是特朗普票倉,超過六成人是特朗普支持者,因此就成了拉羅提斯的採訪目標。
弗格斯福爾斯的部份居民,原本就對主流媒體有戒心,不過這次竟然來了一個從德國遠道而來、獲獎無數的國際名記者,他們都樂於跟他對談。「你跟那德國人談了沒有」一時之間成為了部份居民的問候語。
當拉羅提斯題為「在小鎮中」的文章出版後,有人就特意將他由德文翻譯成英文,去看看他究竟報道了些甚麼。結果,弗格斯福爾斯的居民卻驚人地發現,報道內容幾乎全是「老作」,特意將小鎮的特朗普選民都報道成人們想像中的模版。
在拉羅提斯文中,小鎮的入口裝上了「歡迎來到弗格斯福爾斯──他媽的好人之家(home of damn good folks)」,給予小鎮草根階層又帶點反叛情緒的氣息,然而小鎮實際上的歡迎標語只是極為行貨的「歡迎來到弗格斯福爾斯」而已。
拉羅提斯的故事中,27歲的市政府行政人員巴林色斯(Andrew Bremseth)是當中主角,不過他卻被描繪成帶槍在身,又長期單身,想結婚卻從未有過女朋友的人,而且拉羅提斯說在小鎮長大的他,連海都沒有見過。
此等描述雖然極為接近人們對特朗普支持者的想像,卻離現實非常遠。小鎮居民在反駁拉羅提斯的文章中,更特別找到照片為證,照片中的巴林色斯,不只與一位女士相擁,更站在海邊沙灘之上。
如此種種,可見拉羅提斯的想像力是何等豐富,而被扭曲報道的受訪者是何等憤怒。
凸顯權威的信任危機 主流媒體啞口無言
《明鏡》此番失陷,隨即招致反對主流媒體的右翼人士攻擊,除了德國的AfD外,連美國駐德大使格雷內爾(Richard Grenell)亦參一腳,指《明鏡》此次不實報道,是主流媒體對美國帶有「制度性偏見」的明證,更說《明鏡》的「假新聞」主要針對美國政策,以及一些階層的(按:即支持特朗普的)美國民眾。
美國大使如此借《明鏡》假新聞事件,重新挑動右翼對主流媒體的不滿情緒,也讓主流媒介啞口無言,難以申辯。畢竟,拉羅提斯的造假,確是主流媒體之失,如今更成了針對權威的全球性「信任危機」的另一「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