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眼】過去兩個月,馬來西亞執政的希望聯盟連續在兩場補選中失利。先是彭亨州的金馬倫高原國會席次,希望聯盟候選人馬諾加蘭(Manogaran)以41%支持率敗北。如果說這次失利是因為金馬倫為在野國民陣線的鐵票區,一個月後,希望聯盟在原本自己當家的士毛月(Semenyih)失利,便值得警惕了。
去年大選中,馬哈蒂爾所在的希盟土團黨候選人以51%過半票數奪下議席,今次卻只獲得46%選票,票數更減少6000票之多,出乎外界預料。馬哈蒂爾近來在「政治賽場上」風生水起:他不僅將11名原巫統議員挖角過檔,令希盟在國會席次接近修憲門檻的2/3,更令對手國民陣線瀕臨解散危機。只不過,他的政治聲勢似乎並未轉化為民眾認可。
民生成績未及格
去年5月,當時在野的希望聯盟之所以出乎眾人預期,奪下政權。除了因為馬哈蒂爾令原本對在野黨懷疑的馬來人轉投希盟,便源於希盟打出「民生牌」。希望聯盟批評國陣執政期間物價飆升,工資增幅緩慢,更推出消費稅(GST)加重基層人民負擔。
而在希望聯盟的政綱《希望宣言》中,第一章便是「舒緩民困-減輕人民的生活負擔」,其中列舉了包括廢除消費稅、廢除大道(高速公路)收費、增加燃油補助等政策,顯見希盟深知民生為選民最關注議題。除此之外,在第三章的「公平正義的經濟發展」中,希盟政府亦羅列包括簡化投資程序、優化農村墾殖民政策等措施。
馬哈蒂爾(Mahathir bin Mohamad)以92歲高齡,率領希望聯盟實現馬來西亞的首次政權輪替。(視覺中國)
然而大選結束後,希盟政府在民生問題上似乎未上緊發條。財長林冠英為補充廢除消費稅損失的財源,決定重新徵收商品及服務稅(SST),將稅負負擔轉移給製造商,造成以華人為主從商群體強烈反彈。至於人民期待已久的廢除大道收費,希盟政府也重走國陣老路,向大道營運商提供補貼以「凍結漲幅」,自然引發外界強烈反彈。
與此同時,希盟政府「一切怪前朝」的做法也引發知識分子和城市選民的懷疑。去年大選後,大部分馬國人民都對納吉(Najib Razak)一些列貪污疑雲頗為不齒。但希盟政府似乎將納吉布作為「政治提款機」:為何不能免除大道收費? – 由於前朝貪污虧空國庫,令馬來西亞稅負率破表;為何物價未能下跌? – 由於前朝政府無能,積弊已久,短時間無法恢復。
馬來西亞前首相納吉布涉「一馬基金」貪污案被捕。圖為他前往接受反貪委員會問話時受傳媒拍攝的情況。(視覺中國)
在國會殿堂內,執政黨政府官員面對反對黨議員質疑時,往往不會承認錯誤,而是轉移焦點嘲諷道「如果在納吉布執政時期,你們有這麼錙銖必較就好了」。當選後的幾個月,這樣針對在野黨議員的追殺尚可令支持者興奮;但隨著希望盟執政週年到來,這樣的推諉也被人看破手腳。
希盟應負起執政責任
對於馬來西亞人民來說,希望聯盟表現不佳事小,但國家維持不良政治文化,卻將令國家發展裹足不前。作為最大反對黨,過去執政的巫統(UMNO)不僅持續為納吉布及前朝涉貪官員護航,更訴諸更為極端的馬來民族主義,希望鞏固馬來人選票。
去年年底,巫統先是以損害馬來人特權為由,在首都吉隆坡舉行大規模集會,反對政府簽署《ICERD》(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公約),令馬來西亞成為極少數未簽署該公約的聯合國國家。如今,巫統又和更為保守的伊斯蘭黨結合,訴諸「穆斯林大團結」,甚至放話「無需少數族裔便可單獨奪下政權」。至於原本跟隨巫統的華人和印度人政黨,則接近泡沫化,根本無力制衡。
馬哈蒂爾早前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將會簽署ICRED,但這在國內引發爭議。(視覺中國)
上個世紀80至90年代,正是包括馬來西亞在內東南亞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乘著東風,馬哈蒂爾自然能將注意力放在「搞政治」上,先後除掉黨內、黨外對手,鞏固其執政地位。但如今馬來西亞惟恐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根本不能照搬「過去經驗」:懶理民生,專注政治。
不可否認,希望聯盟上台以來並非毫無建樹。國營媒體改變過去不給反對黨露臉機會的陋習,給予雙方陣營平衡報導;原先盤根錯節的官股公司,也逐一整合;而爭取已久的東西馬政治地位平權方案,也已準備送交國會討論。正因如此,根據民調顯示,尚有60%受訪者對希望聯盟「保有信心」。但若在人民最為有感的民生問題上失分,希望聯盟政府和馬哈蒂爾也難持久執政,更無法實現人民的託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