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指歐盟繞過禁令對華軍售 助中國軍工邁入自主發展階段

【熊貓軍事】自1989年以來,歐盟和美國的對華軍售禁令持續至今。不過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SIPRI)最新發布的「全球軍火貿易趨勢報告」指出,歐盟國家一直在為中國軍工產業的現代化做貢獻,包括向後者提供軍用設備、軍民兩用物資,以及不受禁令控制但可被用於武器系統或其生產流程的物資,而這些交易幫助中國完成了對軍工產業的改革。

相關報告指出,中國曾嘗試說服歐盟各國政要取消對華軍售禁令,但自2012年起已停止此舉,轉而在歐洲出口管控體系的框架內尋求相關技術,至今已邁入軍火裝備的自主研發階段,許多產品更是100%由中國製造。

對華軍售禁令沒有法律效力

發布該份報告的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指出,西方國家的對華軍火貿易仍然是解放軍現代化進程中重要的高技術來源。造成這種現狀的主因是,歐盟對華軍火禁令只是一種政治上的立場性表述文件,並無實際法律效力,且僅簡單提出「禁止軍火貿易」,缺乏對軍火範圍的詳細定義;歐盟國家亦未就「軍火」的定義達成一致。

在這樣的情形下,包括德、法、英在內的歐盟國家多年來一直未間斷向中國提供軍用或軍民兩用裝備。該研究所指出,在中國實現軍隊現代化的進程中,歐盟向中國輸出的軍事武器技術發揮了可觀的作用,尤其是在直升機和海軍輪機工程領域。

報告指出,法德兩國過去10年間向中國提供了可用於軍艦的柴油發動機,中國還在法方的授權和技術支持下,生產了多架「海豚」型運輸直升機。英國則為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殲轟-7型戰鬥轟炸機提供了其代號為「Spey」的發動機技術。

中國藉歐洲技術自主研發軍備

研究所指出,法國是對華軍售自由度最高,超越英國,而德國卻最為謹慎。即便如此,1989年推出的軍售禁令還是有效防止中國從歐洲購買整套武器系統。

相關報告指出,中國持續嘗試說服歐盟各國政要取消對華軍售禁令未果,自2012年起改變了這一做法。尤其是在習近平上台後,中國在外交層面上停止了要求歐盟國家取消對華軍售禁令的嘗試,而是改變戰術,在歐洲出口管控體系的框架內尋求獲得與軍事相關的歐洲技術,大力發展軍火裝備的自主研發。

該研究所的軍售專家指出,中國在1989年之前就啟動了利用西方支持來自主發展軍工產業的進程。中國許多與柴油引擎和戰鬥機引擎相關的產品其實是在歐盟國家的授權支持下,在本土自行生產改裝的產品,其中許多產品如今已是100%的中國製造。由於大部分歐盟國家授權在中國生產的軍武產品都源自1989年之前簽署的協議,若歐盟單方面結束協議只會引發一系列法律問題和司法糾紛。(德國之聲)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