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眼】以色列下周二(9日)將舉行大選,掌權多年的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若能再次連任,便會成為當地歷來任期最長的總理。
這次選舉的背後,是內塔尼亞胡的貪污案官司,他領導的政黨在民調中落後,但外界仍看好他最有可能成為下任總理。
為何內塔尼亞胡仍較高機會連任?美國在「協助」哪一方?以下是有關這次大選的3個關鍵詞,為大家介紹這次選舉。
以色列大選:59歲前國防軍總參謀長甘茨(Benny Gantz)是內塔尼亞胡的有力對手,他是政壇新手,也被譽為是新星。(Getty Images)
(一)「藍與白」
這次選舉被指是以色列歷來最緊湊的大選,挑戰內塔尼亞胡的政治聯盟,名叫「藍與白」(Blue and White)。聯盟由前國防軍總參謀長甘茨(Benny Gantz)與前財長拉皮德分別領導的政黨結成,一旦勝出,他們將根據協議,先由甘茨擔任總理,然後在兩年半後,改由拉皮德上場。
以色列議會共有120席。按媒體《新消息報》委託進行的民調預測,「藍與白」可以取得30席,比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右翼執政黨利庫德(Likud)還要多出4席,可見是有力挑戰者。
「藍與白」面對的問題是政治盟友不夠多,路透社指,內塔尼亞胡若聯同其他右翼政黨,可望「翻身」,取得稍微超過半數的63席,控制國會。故此,外界仍較看好內塔尼亞胡可繼續掌權。
按制度,以色列在大選後,政黨會有42天時間籌組聯合政府。
(二)犯罪總理(Crime Minister)
內塔尼亞胡雖然獲外界看高一線,但是他的涉貪醜聞繼續伴隨左右。在野政黨的支持者,紛紛在印製海報和橫額、在汽車貼上標示,大肆宣揚內塔尼亞胡是「CRIME MINISTER」(犯罪總理)。
他遭指控涉嫌收受富商禮物、與報章老闆秘密交易等。2018年12月,以色列警方建議司法部就涉貪案檢控內塔尼亞胡,2019年3月,總檢察長表示接納警方建議,已計劃起訴這位現任總理。
內塔尼亞胡在執政黨內部的地位穩固,但若然總檢察長正式起訴他,他將需要其他政治盟友幫助,阻止在野黨再次發動舉行大選。有內塔尼亞胡的支持者甚至建議,修法讓現任總理不會遭到起訴,但這個建議在執政黨內部也相當有爭議。
3月25日,特朗普簽署文件,代表美國政府正式認可以色列對戈蘭高地之主權。到訪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站在特朗普身後注視(GettyImages)
(三)美國助力
美國一直是以色列的重要盟國,在這次選舉前夕,美國的角色也受到注意。3月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會見內塔尼亞胡,並無視多國反對,簽署具有爭議、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擁有主權的公告。
雖然特朗普指自己「並未察覺4月9日是以色列的大選之日」,但輿論已紛紛認為,特朗普的舉動等同是想幫內塔尼亞胡「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