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世明:國際社會能阻下場大屠殺?

盧旺達大屠殺跟1995年波斯尼亞內戰期間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是上世紀冷戰結束以來最大型種族滅絕罪行。國際社會在25年後又從這兩宗屠殺汲取了什麼?是否足以防範下一次種族滅絕?

在盧旺達大屠殺中,法國的角色最惹討論。盧旺達總統卡加梅一直指法國支持胡圖族,屠殺後又協助屠殺主謀逃走,但法國一直否認。法國在總統密特朗主政時代在盧旺達一直有重要地位,在1990至1993年內戰期間,法國軍隊亦訓練盧旺達士兵。法國記者拉爾謝(Laurent Larcher)本月出版有關盧旺達新書稱,法國基於利益及文化因素,一直支持說法語胡圖族獨裁總統哈比亞利馬納。法國將軍瓦雷(Jean Varret)早在1990年代初警告盧旺達正醞釀種族滅絕,但法國政府未有正視。大屠殺發生後,聯合國授權法國在盧旺達展開人道救援行動,不過,法國被指當時容許大屠殺主謀避過司法制裁。在大屠殺發生4個月後,法國態度仍然曖昧。當被問到大屠殺時,密特朗答:「先生,你說是哪一場大屠殺,是胡圖族殺圖西族嗎,還是圖西族殺胡圖族?」

緬甸南蘇丹等地危機未除

盧旺達大屠殺並非毫無預兆,但國際卻未有理會;聯合國當時亦未有及時介入,成為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任內一大污點。

聯合國1948年12月通過《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標誌種族滅絕(genocide)正式進入國際法。經過二戰納粹屠殺猶太人,國際社會不希望歷史重演,可是事與願違,盧旺達大屠殺和翌年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都顯示國際社會的無力。聯合國防止種族滅絕特別顧問迪昂(Adama Dieng)去年12月在《公約》70周年紀念致辭時,便警告世人對阻止種族滅絕流於自滿。緬甸若開邦的羅興亞人遭迫害驅逐、非洲南蘇丹等地的族裔緊張、還有新西蘭清真寺恐襲突顯的仇恨言論風險,都提醒世人種族滅絕並未有遠去,世人能否阻止下場大屠殺仍然是疑問。

(作者為明報專欄作家)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