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政局】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在伊拉克被美軍炸死後,華府和德黑蘭衝突升級如箭在弦,伊拉克勢成首當其衝的磨心,進一步淪為美伊外交以至軍事的戰場。這場明爭暗鬥的第一槍或落在駐伊拉克美軍的去留,不同派別的什葉派政治和軍事領袖都發聲要求驅逐駐伊美軍,伊拉克國會今日開會或商討此事。但美國學者相信,即使美軍可以留下,華府在伊拉克的影響力都會受損。
特朗普政府上周五下令美軍空襲刺殺蘇萊曼尼(Qassem Soleimani)及其伊拉克附庸「真主黨旅」創立人穆罕迪斯後,伊朗上下聲言報復,當中伊拉克會否成為戰場備受關注。駐巴格達政治分析師穆薩維(Jassim Moussavi)向半島電視台稱:「我們預期會在任何時刻發生宣戰,倘若伊朗決定跟美國硬碰,伊拉克將成為戰場。一些什葉派半軍事武裝已開始為(伊拉克淪為)原爆點(ground zero)作準備。」
伊拉克近月深陷反政府示威浪潮,當中包括抗議伊朗過分介入國內事務。儘管蘇萊曼尼正是伊朗干政的關鍵人物,但據半島電視台採訪指,位於巴格達解放廣場的民眾得悉其死訊後,只有零星慶祝聲音,大多反而保持克制,擔心伊拉克受池魚之殃。33歲的伊拉克民眾波爾罕(Borhan)說:「我們拒絕美國和伊朗的角力在伊拉克的土地上發生……我們會繼續呼籲想要的改變,遠離那些代理人戰爭。」
問題是伊拉克看守政府對近期美國和伊朗在境內連串角力的影響力有限,例如美軍空襲真主黨旅報復早前美國承包商被殺,總理邁赫迪強烈反對不果;到親伊朗民兵包圍美國大使館引發外交危機,《紐約時報》引述當地消息指,邁赫迪也連番游說民兵領袖撤退無效,最終威脅要立即離任和「坐視國家陷入混亂」,才勉強說服對方。
親伊朗勢力滲透伊拉克國會
美國和伊朗在伊拉克的角力可追溯至美軍2003年入侵伊拉克,薩達姆倒台後,伊朗即藉什葉派的聯繫拓展在伊拉克的影響力,深為華府忌憚。即使在現屆伊拉克國會,也有許多親伊朗民兵轉化而成的政治力量,而伊拉克政府的組成,蘇萊曼尼甚至可居中斡旋,可見伊朗在伊拉克政壇的勢力。
兩大黨或合力逐美軍
伊拉克國會今日將開會商討蘇萊曼尼刺殺案,駐伊美軍的去留勢成焦點。領導國會第二大黨的親伊朗民兵「巴德爾組織」領袖阿米里(Hadi al-Amiri),公開號召全國武裝團結一致,驅逐「存在於伊拉克變得沒意義」的外國軍隊;領導國會第一大黨教士薩德爾(Muqtada al-Sadr)此前已宣布願意跟政敵合作,透過政治和法律手段結束美國在伊拉克的軍事存在——薩德爾曾受伊朗庇蔭,但因主打伊拉克民族主義,抗拒任何外國干預,令德黑蘭跟其關係轉差。這兩個陣營對伊朗立場不甚咬弦,卻在駐伊美軍問題上立場相近。據路透社引述伊拉克專家指,他們有力號召過半議員支持,在國會通過要求美軍撤走的立法。
美軍大部分人員早在2011年已撤出伊拉克,但仍駐留少數軍官協助訓練伊拉克政府部隊,目前尚有5000名軍人,分佈在數個基地。研究兩伊關係的伊朗裔英國學者沙班尼(Mohammad Shabani)向《紐約時報》稱,蘇萊曼尼之死勢成「美國在伊拉克軍事存在的最後一顆棺材釘」。伊拉克若要逼美軍走人,或跟華府起外交衝突,但專家估計即使未成事,美國在伊拉克的力量仍難免受削弱。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主席哈斯(Richard N. Haass)就直言:「美軍空襲的肯定結果是美國-伊拉克合作的時代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