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支付宝”这个付款软件起步,蚂蚁集团一步步把触角延伸到数码金融各角落。(法新社)
【熊猫时报讯】每年都在传闻中“被上市”的蚂蚁集团,今年真的要上市了。这家从电子支付起步的金融科技巨头,是中国数码经济发展的缩影,也是无数起步公司仰望的榜样。卸下“全球最大独角兽”光环,变身上市公司之后,蚂蚁能否在更严格的框架约束下继续开创更多可能?蚂蚁帝国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全球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售股(IPO)纪录,即将由一家以极小动物命名的公司缔造。
预计下月上市的蚂蚁集团,在招股书中写道:“我们将公司命名为‘蚂蚁’,是因为始终相信:小,即是美好;小,蕴含力量。”
蚂蚁正是从“支付宝”这个小小的付款功能做起,一步一步把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这个最初只是用于网络购物的付款软件,如今已成为拥有超过10亿用户,年营收1200亿元(人民币,242亿新元)的庞大帝国。上市这个里程碑,让外界重新审视这只身形已如巨象的蚂蚁,是否还有进一步成长壮大的空间。
蚂蚁集团在8月底递交的招股书显示,集团拟在A股科创板与港股同时登陆,将发行不低于30亿股新股,合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0%。根据最新消息,蚂蚁集团估值高达2500亿美元(3442亿新元),在中国企业中仅次于阿里巴巴和腾讯。公司据传将通过沪港两地上市募集约350亿美元,一旦成功,它将刷新沙特阿美的256亿美元纪录,成为全球最大IPO。
千呼万唤始上市
对市场而言,蚂蚁上市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集团过去五年里相继完成三轮融资,每回都伴随着上市传闻,管理层仅回应“会在合适时机上市”。分析认为,集团全球化步伐加快、中美交恶和世界经济前景不明,是促使蚂蚁赶在今年上市的几个因素。
华侨银行大中华区研究主管谢栋铭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中美濒临脱钩,让中资企业的海外发展之路变得更加艰难,也促使更多中概股回流,两地上市则能满足更多投资者的需求。“此外,一些公司选择赴美上市,是为了扩大品牌效应,但蚂蚁集团并不需要这层光环加持。”
蚂蚁自带的最大光环,莫过于背靠阿里巴巴这个电商巨头。网络购物在中国普及带来的巨大付款需求,为支付宝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截至今年8月,支付宝用户已超过10亿人,过去一年数码支付总额超过11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23.8万亿新元)。即便是在冠病疫情令中国经济陷入萎缩的上半年,蚂蚁的数码支付与商家服务营收依然逆势上扬13%至260亿元。
蚂蚁的潜力还远不止于此。经过10年的发展,集团已经打造出一个兼具理财、保险和借贷等多种金融服务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支付只是通向平台的入口。蚂蚁财报显示,去年最大收入来源是小微贷款、理财和保险这类数码金融服务,占整体收入的56.2%,高于支付业务的43%。
光环VS阴影
不过,有光环的地方就有阴影。蚂蚁的招股书中近40页都用于阐述未来发展的挑战与风险,其中包括疫情带来的变数、法律法规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以及由复杂股权关系导致与阿里巴巴发生利益冲突的可能。蚂蚁的发展历程,一路来少不了与监管博弈、和风险共生。
蚂蚁集团脱胎于阿里巴巴,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和阿里并没有从属关系,这与中国对支付行业的严格监管有关。支付宝创办初期,近七成股权归属美国雅虎和日本软银集团,而中国不允许外资企业进入第三方支付领域。为获得支付牌照,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在2011年将支付宝股权从阿里剥离,转移到他名下的纯内资公司;这家名为“浙江阿里巴巴”的公司在2014年更名为蚂蚁金服,即蚂蚁集团的前身。
蚂蚁金服成立后,和阿里签署了利润转让与股权协议。根据协议内容,阿里在去年取得蚂蚁集团的33%股份。蚂蚁招股书中指出,若公司未来涉足领域与阿里重叠,相关业务扩张将受到限制,对阿里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也会波及公司。
蚂蚁另一大风险:中国数码金融监管力度加大
日渐完善的中国数码金融监管框架,则是蚂蚁面对的另一大风险。任何一项新政策出台,都可能对集团现有业务产生巨大影响。蚂蚁宣布上市后,就接连面对两项挑战。先是国务院出台新规,收紧对蚂蚁这类大型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中国银保监会上周又宣布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以遏制消费金融市场杠杆风险,令蚂蚁的借呗和花呗等借贷业务面临更高的融资门槛。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波受访时指出,蚂蚁这样一家“民间金融巨无霸”在发展过程中,可能涉足监管机构还没有把握的领域,导致当局在发放牌照时产生迟疑。“随着中国加大对数码金融企业的监管力度,这个行业面对的限制会越来越多,作为上市公司又要面对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
蚂蚁在发展过程中享受的红利和面对的痛点,同个时期成长起来的民间金融企业多能感同身受。中国数码经济市场的日趋成熟与饱和,促使这只巨型蚂蚁向下一个形态进化,找寻新增长动力和空间。
从金融公司到科技公司
“蚂蚁的基因不是金融而是科技,科技是推动蚂蚁业务每一次进化的最核心动力。”
蚂蚁集团CEO胡晓明上周在一场公开论坛上强调,集团上市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投入科技,未来将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继续加大投入。“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我们才能让金融服务更加普惠。”
胡晓明立下的这番雄心壮志,也在蚂蚁集团的招股书中得到印证。此次IPO募集的资金中有四成将用于支持创新和科技投入,是最大的一笔开支。集团在提交招股书前夕从“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更名为“蚂蚁科技集团”,并强调有六成营收来自科技服务,六成员工为技术背景人员,均释放出淡化金融背景、强化科技属性的明显信号。
不过,胡晓明提及的科技创新业务,目前对蚂蚁来说还是微不足道的存在。数据库和区块链这类创新业务,去年在集团整体收入中仅占0.8%。因而有分析认为,向科技靠拢是集团基于上市的考量,因为科技公司往往比金融企业容易获得更高估值。
学者:科技转型并非纸上谈兵
新加坡管理大学信息系统学院副教授朱飞达认为,蚂蚁的科技转型并非纸上谈兵。他受访时指出,集团的蚂蚁链技术在全球区块链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过去三年里的区块链相关专利申请数也是全球第一。“蚂蚁很早就意识到,区块链技术对未来业务拓展有很深远的影响;虽然目前科技业务还不显著,但如果集团能通过区块链将数据等无形资产有形化,就有望开拓比现在市场还要大的新天地。”
随着中国政府将数据列为生产要素,越来越多金融企业都着手探讨如何采用数据推动业务转型。朱飞达举例说,腾讯的微众银行在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方面的投入与蚂蚁不相上下,平安集团这样的传统金融机构也建立实验室推动科技创新。“中国金融企业的科技化步伐一向快于其他国家,他们已经意识到未来的市场竞争,本质上就是对数据的争夺。”
更强大技术加持终将服务金融
陈波则分析,相较于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在中国境内面对的监管环境相对宽松;科技公司的定位有助于帮助蚂蚁降低监管风险。但他同时强调,金融仍是蚂蚁业务的立足点,蚂蚁的各项新技术,最终仍将用于金融服务,帮助集团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他以蚂蚁擅长的小微贷款为例指出,这类业务其实拥有很大的市场,但验证客户信息的成本过高,限制了传统银行在这个领域的发展。蚂蚁正是通过科技解决了这个问题,成功扩大市场版图。“更强大的技术加持,能让蚂蚁向四处延伸它的触角,在行业上下游和海内外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国内走向国际
一家企业在中国做大以后,下一步就是走向国际。这是市场对于中资企业的普遍预期,蚂蚁上市自然也被视为集团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一步。随着国内支付市场竞争白热化,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渐减弱,海外似乎成了继续发展的不二选择。
支付宝多年来在中国一家独大的局面,在2014年春节被微信红包横空出世打破,中国支付市场自此形成双头垄断的新格局。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支付宝和腾讯共占据94%市场份额,其中支付宝占55.1%,腾讯财付通占38.9%。
2016年,时任蚂蚁金服CEO的井贤栋履新之际,将国际化定为集团未来发展的三大方向之一,提出未来10年服务全球20亿人的目标。四年过去,支付宝在全球拥有九个国际版电子钱包,其中多数集中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如印度的Paytm、泰国的AscendMoney、菲律宾的Mynt,以及印度尼西亚的DANA。
为规避直接进入各国金融业的高门槛,蚂蚁的海外扩张主要是通过投资或收购当地支付业者实现。即便如此,集团的跨境业务也免不了受到地缘政治局势和保护主义的冲击。
2018年时,美国外资审议委员会(CFIUS)就以国家安全为由,否决了蚂蚁对美国汇款公司MoneyGram价值12亿美元的收购。今年印度收紧外国投资监管政策,又导致集团对当地点评及外卖公司Zomato的增资计划受阻。如今中美关系日渐紧张,也可能对集团的跨境业务和经营带来负面影响,这一点也被列入蚂蚁的招股风险中。
蚂蚁国际化将分三步走
根据规划,蚂蚁的国际化将分三步走。首先针对出国旅游的中国游客提供境外支付服务,其次帮助外国消费者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网购,最后是通过拓展国际市场,将支付宝的运营模式输出海外。
谢栋铭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若不提速,将阻碍支付宝在海外落地发展。他指出,受各国金融监管所限,支付宝目前仍以人民币为主要交易货币,外国居民若没有人民币银行卡,难以直接在当地交易中使用支付宝。“这也局限了支付宝的使用范围,让它只能侧重于服务出国旅行的中国游客。”
熟悉蚂蚁国际化业务的人士也向本报披露,由于不了解当地市场环境和文化,加上在海外运营和人力培训成本偏高,蚂蚁的国际化进程目前仍处在“赔本赚吆喝”阶段。再加上支付本身是薄利环节,要建立起以支付为借贷和保险等高利润业务引流的模式,才能确保集团在海外的可持续发展。但多数国家仍对境外资本进入金融市场戒备有加,蚂蚁能否在国际市场复制它在中国国内的成功经验,还要打个问号。
对于像蚂蚁这个坐拥中国14亿人口市场的行业巨头来说,国际化的重要程度,不仅取决于开拓海外市场的付出与回报能否相抵,也取决于国内市场还有多少发展空间。分析认为,尽管境内支付市场已日趋饱和,但如果集团能在大数据、借贷、新零售等环节取得突破,又将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如今全球规模最大的IPO已箭在弦上,往下,蚂蚁是要在一个熟悉的市场掘地三尺,挖出更多蚁穴,还是要踏上远征之路,在陌生的土地上多点开花?这不仅是蚂蚁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国际局势错综复杂的当下,越来越多中资企业要面对的抉择。
来源:(法新社) 中国特稿 陈婧 上海特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