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这两天,吉尔吉斯斯坦态势可谓一天一个变。
当地时间10月9日,吉尔吉斯斯坦总统热恩贝科夫在首都比什凯克宣布该国进入紧急状态,应对已经持续多天的骚乱,吉国国内已连续数天处于事实上的权力真空状态。热恩贝科夫此前表示,一旦任命了新内阁,他准备辞去总统职务。
但到了10日,吉国的特种部队又突然逮捕了反对党人支持的前总统阿坦巴耶夫。
很少有人知道,吉尔吉斯斯坦闹到今天这一步,一定程度上是苏联当年留下的隐患。
由于历史上各列强频繁在该区域逐鹿,导致了中亚地区的民族成分特别复杂。
以眼下闹得正凶的吉尔吉斯斯坦为例,1992年该国刚曾经搞过一个民族成分人口普查,发现这个人口仅600来万的国家里居然挤了八十多个民族,其中“主体民族”吉尔吉斯人只占了六成左右,其余的民族有周边移民来的哈萨克人、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俄罗斯人、阿塞拜疆人、土耳其人、维吾尔人、东干人,甚至还有德意志人、朝鲜人、乌克兰人。
如此庞杂的民族成分,除了周边强权相继染指、影响这里之外,与苏联时代异常坑爹的民族政策是有关系的。
由于列宁曾经批判沙俄是“境内一百多个民族的监狱”,因此到了苏联时代,苏联就不太好意思直接用高压政策去强行压制其他民族。
但苏联很快想到了替代的方法——掺沙子。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强制民族迁徙和调整区域规划的方式,来让各个加盟共和国内都不存在足以挑战中央的力量。
苏联从列宁时代开始一直坚持着这一政策,比如如今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不睦,重要原因就是苏联坚持将亚美尼亚人占主流的纳卡地区划给了阿塞拜疆,这种奇怪的区划其实也符合“掺沙子”的思路。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今天占哈萨克斯坦国土面积一半的北部地区,在沙俄时代本来已经高度俄罗斯化,但在苏联时期民族划分时又划还给了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这一看似是主体民族“割肉”的举动,让哈国境内的俄罗斯族人一度占到了接近人口比例的40%,苏联就用这种方法拉住了哈萨克斯坦。
不过,由于吉尔吉斯斯坦地理位置更偏远,苏联无法通过这种单纯调整区划的方式加强当地的控制。于是吉尔吉斯斯坦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了苏联“迁徙”其他区域民族的重点区域。二战后,苏联东部边境的朝鲜族人、西部边境的德意志族人等,都被以各种名目调派到吉尔吉斯斯坦,让当地原本已经很混杂的民族成分乱上加乱。
苏联这种民族政策给今天的吉国留下的最严重问题就是南北分裂。由于苏联对该加盟共和国的发展规划是南部农业区、北部发展有色金属工业,因此大量外来民族主要聚集在北部工业城市中,再加上吉尔吉斯族内部也有几大部族势力长期分庭抗礼,苏联解体后,民族间的冲突、民族内的部族冲突、南部农业区与北部工业区之间的利益冲突一起爆发出来,让吉国陷入了逢选必乱的政治怪圈。
自1991年独立以来,吉尔吉斯斯坦先后发生过五次较大规模的骚乱,都发生在改选期间。一般来说,吉尔吉斯斯坦的平稳时期都是权力分配维持南北平衡的时期:在同一时段内,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与作为政府首脑的总理必须来自南北不同的地域。若总统是北方人,则总理须是南方人;若总统是南方人,则总理必须是北方人。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南北双方必会有人掀桌子不干。
此番选举就犯了这个忌讳,2016年上台的总统热恩别科夫出身于南方,去年又以贪污为名法办了出身北方的同党派前总统阿坦巴耶夫,北方集团的“怒气值”本来已经在积攒。但好歹过去四年中,吉国的议会操控在北方集团手中,但热恩别科夫此次又要通过选举将议会“南方化”,那么未来由议会推出的总理也将是南方人。这显然侵害了北方政治集团的利益。
北方人,尤其是聚居于此的各少数民族,担心民族成分更纯粹的“南方集团”在彻底掌权后会推动不利于自己的政策,因此抛弃彼此分歧,选择了一致对抗现政府。
说了这么多,有人可能依然觉得,吉尔吉斯斯坦目前的内乱仍是一场“茶壶里的风暴”,闹就闹去呗,影响力有限。
但实际上,即便不考虑中亚地区的重要地缘位置,此次吉国内乱的苗头也非常不好。
因为算起来,吉尔吉斯斯坦已经是过去一个月内第五个出现严重问题的独联体国家。我们一个个来盘点:
首先,当然是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因纳卡问题刚刚熄灭的战端。10月10日,这两国在多国的调停下勉强达成了停火协议,虽然战火暂时平息,但在这场冲突中,阿塞拜疆更为明确地倒向了土耳其,脱离之前“老大哥”俄罗斯的影响。
其次,是白俄罗斯目前抗议总统卢卡申科的民众运动。8月9日,白俄罗斯举行总统选举,卢卡申科以高票当选,成功连任。随之而来的是抗议示威,直到目前,白俄罗斯仍有数万抗议者堵在街头跟政府方长期对峙。过去,白俄罗斯抗议卢卡申科的风波是只要俄罗斯“打钱”就会平息,此次已经成为了例外。
再者,斯大林的故乡、自苏联分家以来就与俄罗斯不睦的格鲁吉亚眼下也不安宁。9月中旬,美、英、法、波兰等国的军队开进格鲁吉亚,打破之前西方和俄罗斯之间的默契,与格鲁吉亚一起搞了一次“崇高伙伴20”演习。格鲁吉亚激进民族主义者目前已经开始叫嚣,要赢得大选,并迎回反俄的前总统萨卡什维利,与俄罗斯继续“刚正面”,解决南奥塞梯问题。
把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凑在一起,我们能拼凑出一个图景:俄罗斯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力正在急速衰退——如果俄罗斯尚能对这些周边“小兄弟”施加影响,这些危机本来都可以防患于未然。
但由于乌克兰危机后长期遭受西方制裁,并遭到今年疫情的严重打击,俄罗斯目前明显力不从心,而且是越来越力不从心:
9月初,在应对白俄罗斯问题时,普京尚且能够维持“力挺”卢卡申科的姿态。到了9月末,当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兵戎相见时,相比于态度鲜明、急于参与的土耳其,俄罗斯的“入场”已经显得十分勉强。对吉尔吉斯斯坦目前的这场内乱中,我们尚没有看到俄罗斯有什么得力的动作。至于尚在酝酿中的格鲁吉亚风暴,俄罗斯更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权当没看见。
以目前的趋势看,“苏式地缘”的深度崩解,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这种影响将是深刻的,数百年前,随着沙俄帝国占据河中地区,欧亚大陆上形成了新的地缘结构,沙俄-苏联-俄罗斯获得了这片区域乃至整个欧亚的霸权,也保障了这片大陆的整体稳定。
但如今,随着俄罗斯国力的衰落,欧亚大陆上新的“逐鹿”正在开始,这一区域新的时刻似乎又要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