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时报讯】中国人社部6月30日印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當中明確提出人口老齡化持續加深,「十四五」期間(即2021-2025年),中國新增退休人數將超過4000萬人,勞動年齡人口淨減少3500萬人,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
據第一財經報道,規劃指出,2021年至2025年期間,中國每年將平均增加800萬退休人員,遠多於2020年新增的452萬人。
提早進入深度老齡社會
北京清華大學發佈《第三支柱與養老金研究報告》,當中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推算,中國預計會在今年年底進入深度老齡社會,這將比2019年版《世界人口展望》預測的2025年提前了四年。而所謂的深度老齡社會,是指65歲以上人口佔比達14%的國際標準。
清華大學的報告又指出,1963年的「嬰兒潮」是出生的高峰。隨著這個群體進入退休年齡,中國城鎮人口的贍養負擔將從2020年的2.37:1,降到2025年的1.82:1。
為積極應對老齡化社會造成的危機,規劃明確指出建立健全相關政策體系和制度框架的路線圖。
除延遲退休年齡 社保也要跟上
人社部副部長游鈞日前曾表示,當前退休年齡總體偏低問題十分突出,與人均預期壽命不匹配。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在建國初的40歲左右,到2019年已經提高到77.3歲。城鎮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更高,已經超過了80歲。
中國現行法定退休年齡是男性60歲,女性則分為普通員工50歲、機關企事業單位女幹部55歲。規劃提出,要穩妥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
另外,中國目前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是15年,未來可能將在此基礎上逐步提高。
有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中國基本養老保險的參保人數從7.88億人,增加到10.07億人;人社部資料亦指出,企業職工月人均養老金從2012年的1686元增長到2020年的2900元左右。
而規劃表明,將推進社會保險待遇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聯動調整,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