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德國總理肖爾茨周三(15日)在國會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方針,除了提到新冠疫情等內政,他指面對中國時,德國和歐洲應以更大自信捍衛自身利益,不會對中國人權問題視而不見,但承認中國在國際社會有重要地位,需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和軍備控制等挑戰。肖爾茨過往闡述對華政策時態度婉轉,今次被視為他上任後首次明確闡述對華方針。3黨組成的「交通燈聯盟」上周簽署執政協議,罕有提及新疆、香港和台灣問題,但有學者認為文中對華表述仍算溫和,並非要跟中國正面對抗,料不會大改前朝的務實路線。
肖爾茨在演說中稱「中國領導層以相當大的自信維護自己的利益」,德國和歐洲亦有充分理由,以同等的自信和承諾維護自身利益,須「就着在現實觀察到的中國調整對華政策」。他稱不會對中國嚴峻的人權狀况視而不見,將直言不諱指出違反普世標準的行為,但承認中國在國際社會上有重要地位,需就人類面臨的挑戰展開合作,包括氣候變化、疫情和軍控。他又稱,基於共同利益,會為中國提供公平的經濟競爭,對所有人實行相同規則。
與華可合作 重申美國重要性
他強調跨大西洋關係的重要,稱與美國的友好關係和北約都是德國安全「不可或缺的根基」,德國將投資在國防,提供北約所需的能力,但沒提到北約成員國將防務開支增至國內生產總值2%的承諾,這點是德國與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政府的癥結。肖爾茨重申美國是推進民主最重要的伙伴,與美國總統拜登理念一致,相信「自由民主國家有必要再次證明,在面對21世紀的挑戰時,他們能給出更好、更公平的答案」。
肖爾茨帶領的社民黨(SPD)跟綠黨(Greens)和自由民主黨(FDP)組成德國首個3黨聯合政府,上周三正式上台。有別於對中國相對強硬的新外長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肖爾茨過往闡述對華政策時較婉轉,僅強調最優先是與歐盟和美國合作,又迴避回答會否跟隨美國外交抵制北京冬奧,今次被視為他上任後首度更清晰交代對華政策。
3黨上周簽署的執政協議提及新疆、香港和台灣問題,但有學者認為整體對華表述仍非常溫和。德國波恩大學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終身講座教授辜學武舉例,協議支持台灣以更多方式參與國際組織,為台灣樂見,但協議亦提到兩個前設,包括堅持「一中」原則和支持台灣參與「事務性組織」,而非主權性質的組織,這點實際上與中國大陸態度一致。他又指出,3黨在對華表述所用的字句推敲得很嚴謹,如提及新疆問題時用到「人權侵害」,而非美國所用的「種族滅絕」,反映協議並非要跟中國正面對抗。
學者料3黨聯盟延續務實外交
3黨對華態度各有不同,綠黨的貝爾博克主張實行「價值觀導向的外交政策」,既要對話也要展示強硬,令人關注聯盟會否陷入分歧。辜學武認為,協議提到新政府願延續中德政府間磋商機制,這是前總理默克爾的主要對華政策遺產之一,相信3黨已完成磨合,繼續走較務實的外交路線。有評論亦指出,德國對外政策的關鍵要素由總理府定奪,貝爾博克作為外長決策空間有限。德國《經濟周刊》早前報道,肖爾茨在10月讓人傳話給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稱有意延續前朝的務實路線,並會約束其執政伙伴綠黨和自民黨。
(Politico/德國之聲)